安徽省淮北市:坚持绿色转型发展 打造山水生态城市

发布时间: 2016-11-28 10:11:05 |来源: 联盟中国 | |责任编辑: 曹洋

 

(二)通过加强低碳化管理,实现城市“绿色”运行。着力实施“东进、南扩、西延”的城市发展战略,主城区扩容提质。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2015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位居全省前列。一是大力推广绿色建筑。通过高标准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减少城市运行排放。推广和实施绿色建筑达到63.13万平方米,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二是鼓励群众绿色出行。全市新增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65%以上。在全市累计投放公共自行车7100辆,共有自行车站点211个(市区173个,濉溪县38个),初步形成了市、县、区互联互通的公共自行车便民服务网络。累计为市民办卡10万余张,日均使用量达5万余次,市民持卡率、单车周转率继续领跑全省。三是加快推动城市绿色管理。累计取缔、改造燃煤锅炉156台,减少煤炭消费量达到百万吨。国家第四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各项工作全面开展,淮北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建成投产,日处理餐厨废弃物达到100吨左右。四是坚持不懈推动文明创建。20年的文明创建,给淮北市城市建设带来的改变是全面的、巨大的、深入灵魂的。多次获得全国创城工作先进城市称号,两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城市环境不断美化,市民对创建的支持率、满意度不断提升。淮北市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目标,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目前淮北市是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也是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

淮北中北巴士公司LNG公交车上线启动仪式

淮北中北巴士公司LNG公交车上线启动仪式

(三)通过生态环境修复,不断增加城市森林碳汇。淮北市没有自然环境优越的天然秉赋,但是却有“愚公移山”的苦干精神。依托拥山含湖自然禀赋,加大投入力度,做足“沉陷区、山、水”文章。一是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全国推广。因长年的煤炭开采,全市累计造成的34万亩塌陷土地,截止2015年底,全市已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区16.58万亩,通过生态修复,已经建成南湖、中湖和北湖公园。在塌陷区治理上逐步总结出“二大层次、三大类型、六种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二是石质山造林成效显著。坚持不懈的开展石质山绿化造林工程,相山绿化工程被誉为“全省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探索出的“七步造林法”被确定为省地方标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淮北石质山造林专题片在全国宣传推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模范城市。三是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初具规模。积极谋划水生态环境治理,依托淮水北调配水工程,重点实施河湖贯通、河道整治、沿岸绿化、湿地保护等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中湖治理PPP项目加快推进,基本实现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的恢复。目前淮北市初步形成“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弯”的城市特色风貌。

美好乡村榴园秋日风光——魏峰伟摄

榴园美景

南湖全景图1

南湖全景图

15页隋唐大运河遗址

中国大运河遗址

《雾漫相山》-苑宏启(二等奖)

相山森林公园

(四)通过政策监管和激励,引导各方主动减少碳排放。“十二五”以来,淮北市制定出台了近70项政策措施和地方节能低碳标准。2016年,该市出台了《淮北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打造山水生态城市实施方案》、《淮北市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淮北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实现了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节能低碳标准化管理。市财政每年设立60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城市绿化等低碳化建设。

三、“十三五”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淮北市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为抓手,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城市碳汇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形成低碳生产、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模式。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打造“中国碳谷•绿金淮北” 国家创新驱动试验区。


     1   2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