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康县
发布时间: 2016-09-28 15:37:14 |来源: 联盟中国 | |责任编辑: 曹洋
(八)经营美丽乡村,助推精准扶贫。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要求,推进“农旅互动、工旅互通、商旅互赢、文旅互融”,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一是完善旅游产业要素。着眼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去年以来在全县12个乡镇36个村实施了“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客栈308户,有效解决了游客吃住等问题;完善景区景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通信宽带等基础设施,在全县建成的50个旅游示范村全部成立乡村旅游公司,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自驾游基地,有效解决了游购娱等问题。二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着眼于建设“绿色银行”,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椒,区域优势、做精做优”的开发思路,依托独一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扶持培育建设了一批循环产业项目,不仅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而且成为了农业、工业旅游观光景点,就近就地解决群众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全县发展直销代销网店892家、微店385家、电商企业16家、物流快递企业15家、乡镇物流配送服务点35个,带动就业1450人,把空间里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三是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探索完善了“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联动”、“协会+农家客栈+农户(贫困户)”、“支部+双联单位+公司+农户(贫困户)”、“能人大户+企业+贫困户”和“互联网+电商+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的五种旅游扶贫模式。全县乡村旅游已带动8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带动5350名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 32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直接和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贫困户4659户,占全县建档立卡户的49.2%,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城镇化”,有力推动了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据调查,我县农村老百姓对幸福指数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达到100%,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2458元增长为2015年的5032元,五年共减贫4. 54万人。
美丽乡村康县望关镇沈湾村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群众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发展实现了从脏乱差臭迈上村美家洁院净的深刻变革,农村各项建设投资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转变了群众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活习惯,极大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普遍反映有了获得感;基层干部通过抓美丽乡村建设,使群众逐步过上了殷实幸福的新生活,有了成就感。康县美丽乡村建设连续四年获得全省第一,赢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2016年6月29日通讯:《甘肃康县: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新华社记者在康县蹲点调研,采写刊发了《低成本、不折腾、高成效》、《西部贫困乡村变形记》等纪实性专题报道;《甘肃日报》刊发了省政府参事室的调研文章《美丽乡村建设的康县模式》;中央7台录制播出了《美丽乡村、魅力康县》、《“丰收季里忙丰收”的乡土故事》等以康县美丽乡村为内容的节目,今年1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接地气 扬正气》为题报道了康县乡村舞台建设,春节期间中央7台又播出了《过年了—2016全国农民新春联欢会》康县系列节目;陇南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学习推广康县经验加快推进全市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学习康县经验进一步深化“乡村舞台”建设的决定》,2014年5月以来先后在康县召开了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现场会、农村危旧房改造暨村庄风貌建设现场会、乡村舞台建设现场会、全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座谈会暨乡村舞台建设观摩会、全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总结推广康县经验。近年来文化部、卫生部、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和河北、广西、新疆、广东、贵州等地10个省、24个市州、102个县区295批考察团,11200多人来康县考察调研,我省临夏州先后5次组织学习考察,今年4月份又组织了“美丽乡村学康县”采访团,由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带队进行学习采访。实践证明,美丽乡村建设是康县老百姓最满意的项目,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达到100%,对幸福指数的满意度达96%以上。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