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 2016-09-07 17:17:05 |来源: 联盟中国 | |责任编辑: 沈晔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  中国网 李康摄
 
嘉宾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位经济学博士后,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市场经济、宏观经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事杂志发表了大量文章。经常作客人民网、中经网、中国网讨论中国经济问题。人民网有李义平专栏。专著《经济学百年》再版四次。
9月12日,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战略支持的“北大央企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论坛就目前央企的热点话题和敏感话题,邀请媒体代表和学者代表共同交流。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发表主旨演讲。
演讲全文如下:
非常高兴参加下午的论坛,也非常荣幸最后一个发言。前面的各位专家讲的都是石油,都是能源,用经济学的话讲,再讲能源,再讲石油,边际效应急剧衰减。换一个角度,从更加宏观的背景下思考能源和石油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对能源问题,和对石油的问题,能高瞻远瞩。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走出去”的问题。
我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是因为我们快速经济发展积累下来的问题,我们以往快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需求管理,我们大家听很多的内需、投资、出口,都是需求管理,靠需求去拉动经济。在投资消费内需里面,消费是国家左右不了的,消费取决于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出口也是国家左右不了的,国家唯一可以左右的是投资。于是我们不断地投资,造成低层次的产能严重过剩。我们观察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都是生产端,就是供给侧。现在的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我们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还有一个,在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如果GDP可以用秤来秤的话,那么中国的GDP分量是最重的,涉及到GDP的物质构成。这就说明我们的结构问题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时刻,不是人民群众没有需求,是人民需求的变化了,提高了,而我们的供给还跟不上。供给侧改革仅仅是把马桶盖生产的更好一点,把牛奶生产的没有三聚氰氨,提高创新能力,这就是根本,供给侧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活力,这些问题不解决,仅仅生产出一个好的马桶盖和眼药水是远远不够的。
供给侧改革的标准是实体经济,我们的经济不应该过度的金融化,实体经济里面的农业涉及到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假定实体经济农业对GDP的贡献减少15%,金融产业对GDP贡献减少15%,哪个影响更大呢?当然是农业了,农业直接涉及到饿死人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不应当把别人的教训当成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正是因为过度的金融化,成了他们金融化以后货币本来是一个交换的手段,交换的媒介而已。而一旦他们演化成金融产业,虚拟的实体经济投资便会吸引实体经济的人才。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供给侧的调整,关键性的改革我们党有了很明确的规定,而且很英明的决定,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市场经济体制很健全。看看全世界最有创新能力的国家,看看全世界最发达国家,看看中国最发达的地方都是市场经济体制很健全的地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应该在更大的空间里面去调整,这就是“一带一路”的问题。

1   2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