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二厂中转站 矢志不渝学大庆
发布时间: 2016-07-05 16:26:16 |来源: 联盟中国 | |责任编辑: 君君
石油二厂中转站:坚持用大庆精神建站育人
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中转站始建于1964年,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距厂区6.3公里,由油罐区、原油装车栈桥、成品装车栈桥、洗槽刷车栈桥及动力系统组成, 担负汽油、柴油的储存及铁路装车出厂、原油装车出厂等任务,是石油二厂储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十多年来,该车间狠抓三基工作,以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建站育人,为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 “中央企业先进集体”、 “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集团公司“学大庆示范基地”、“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千队示范工程示范单位”等300余项荣誉。
大庆精神始终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大庆精神贵在坚持和创新
1、传承大庆精神,首要的在于对大庆精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大庆精神是石油战线老一辈领导人和广大石油职工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在实践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五十多年来,大庆精神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题,无论是艰苦奋斗的创业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代,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大庆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庆精神永远是鼓舞加强管理,创造和谐的不竭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柱。中转站建站以来,我们正是基于对大庆精神的科学认识,并随着客观环境和企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始终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为主题,不断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实现了大庆精神在我站的传承。
2、传承大庆精神,关键在于车间领导班子大力倡导,不断创新。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人格的力量带队伍,是大庆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保证。中转站建站几十年来,无论车间领导和时代怎么变化,但车间的每一任领导用大庆精神建站育人的传统没有变。60年代艰苦奋斗时期,中转站就提出了一个“一周的事情两天完,两天的工作一天干,三步并做两步走,每月工作超前完”的口号与要求。80年代,学大庆站排头、创一流,中转站车间提出了自己的工作标准,并率先在中石化总公司实现了“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和“窗明几净”,成为全国基层建设红旗单位。90年代,学大庆步入低谷时,中转站依然靠发扬大庆精神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员工,在学大庆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当前,车间领导班子继承和发扬中转站的光荣传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却赋予学大庆新的内涵,提出了“三真、三个不走样、三个转变、四种精神”的管理方法。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带头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庆精神,并在中转站深深扎根。
3、传承大庆精神,在于坚持不懈对广大员工进行大庆精神教育。在中转站4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虽然人们的思维观念在日益发生变化,但中转站用积极的正面教育培育员工优秀品质的作法始终没有变。在重组改制之后,中转站员工由300人减少到170人,人员减少了,劳动强度却增大了。针对部分员工思想上存在还学习不学习大庆精神的疑问,车间班子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学大庆”展开讨论。班子成员认为,过去中转站靠发扬大庆精神,带出了优秀队伍,创造了优良业绩。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大庆精神并没有过时,我们不但要坚持,而且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发扬光大。时任党支部书记富恩波、主任王贺友组织开展“忆传统、学先进、看明天”教育活动,用大庆精神、建站初期老工人“干打垒”、“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鼓舞职工,并带领职工到雷锋团、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参观,请雷锋团的官兵作报告。通过一系列教育,使广大员工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受到一次光荣传统的洗礼。
加强基层建设,强化精心管理,不断推进车间工作迈向新水平
在四十余年学大庆过程中,中转站车间始终把基层建设作为车间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安全环保、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实现了车间的发展与稳定。
1、强化安全环保基础工作,安全环保长效机制正在形成。中转站车间是一个易燃易爆单位,安全环保是车间工作的首要任务。几十年来,车间上下把强化安全环保基础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理念,中转站车间坚持“四有”:即安全有目标,操作有规程,检查有记录,考核有依据,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车间先后重新制定了“安全管理考核办法”、“车间内部员工考核细则”,从安全管理、组织领导、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综合评比,使“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员工安全环保意识和事故防范处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明显增强。近几年来,为实现安全环保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搞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了HSE管理体系建设,深入推广大连西太经验,健全生产受控管理体系,突出抓好细化和规范化,切实将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执行到位,使管理和操作都处于受控状态。由于车间始终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使车间的各项工作朝着健康、有序、良好的方向发展,中转站车间实现了数十年无事故。
2、加强精细管理,不断提高生产运行水平。作为一个油品储运单位,控制油品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是生产管理的最主要指标。为控制油品损耗率,车间先后出台了一些新的管理办法和有关工艺方面的巡检措施,实行“三级抽检制”——班长、调度、车间共同对计量员进行抽检尺,确保计量的准确性。并采取精确计算油品移动数量,减少油品移动次数,浮顶罐坚持不落浮盘,严格执行液下装车等办法。为降低成本指标,车间实行“分解制”管理,对于成本指标,凡是能够细化、量化到岗位的,就具体落实到岗位;能够分解落实到个人的,就具体落实到个人;能落实到一个人身上的,就不由两个人承担。车间把成本指标细分为27个成本发生点,分解到每一名员工身上,把影响成本控制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按岗位、分类别列成大表,所有员工明确了降本增效的目标、责任和方向,使各项费用支出都得到有效控制。几年来,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管理上,车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0年成品油装车出厂量85万吨/年到现在的130万吨/年;在生产设备、生产能力翻一番的情况下,新鲜水消耗从1990年的26.6万吨降到现在的16万吨;油品损失率从1990年的0.5%降到2007年的0.23%,仅2007年就比上一年就减少损失246吨,减免资金损失123.4万元。
3、着力抓好培训工作,提升基层队伍技术业务素质。车间始终坚持面向生产、注重实效的原则,把提升队伍的技术业务素质作为发扬大庆精神的重要途径。四十年来,中转站车间针对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按照技能操作人员达到“三个百分之百”为主要目标,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专业工种和技术等级,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通过独创的“四式”培训方式,在车间掀起了学技术、比技能的学习热潮。通过“网式”培训,覆盖车间全体员工;利用“树式”培训,造就高素质的班组长;抓好“片式”培训,提高各班组员工的整体水平;通过“单式”培训,提高个别员工的文化素质。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训工作,车间员工的技术素质稳步提高,先后在公司第二届、第三届练兵比武和技能竞赛中获得油品储运工程技术状元。
不断创新管理经验,使车间的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
建站以来,车间一方面及时总结中转站几十年来学大庆光荣传统的典型经验,另一方面也在继承大庆精神的同时,用创新的理念追求管理的科学化,形成了“三真、三个不走样、三个转变、四种精神”的管理方法。
1、在务实作风上总结为“三真”:即对基层建设有利的经验就真学;对生产建设有利的活就真干;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事就真办。如对检尺员管理,车间领导班子借鉴国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对车间检尺员实行信用等级考核管理,对检尺员的检尺情况班组长每天进行抽检一次,工艺员和车间主管主任不定期进行抽检,然后每月按三级抽检情况和用户的反馈意见,给检尺员进行信用等级考核打分,每个等级确定一定额度的奖金比例,这样就避免了车间成品装车检尺不准的现象。
2、在严格管理上总结为“三个不走样”:即车间执行厂里的指令不走样;班组执行车间的规定不走样;个人执行班组的要求不走样。如2007年入冬前,车间对中转站全长582米的1道栈桥进行改造,解决1道栈桥“冻害”现象。这期间,又接到公司下发给车间转输10万吨吉化原油的任务。车间高度重视,立即执行,由于转输原油工作必须在1道栈桥上进行,除了要完成日常繁重的装车任务外,还要集中大量人员配合施工作业,对施工队伍严查质量紧工期,24小时密切配合施工人员作业,最终使工期提前1个月完成,继而成功地完成了吉化原油出厂的重任。
3、在落实制度上总结为“三个转变”:即要把本上的制度转变成有人示范的制度,要把静态的制度转变成经常督促检查的制度,要把制约人的制度转变成自我制约的制度。如中转站风机班由清一色10名女工组成,她们始终把制约人的制度转变成自我制约的制度,爱岗敬业、自主管理,向王海班组看齐,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着自身的风采,在岗员工每天都清扫室内外卫生,上到4米多高的罐顶,下至300多块玻璃、70多个阀门都要擦一遍。风机班连续9年被公司评为先进班组,先后被抚顺市政府授予“模范班组”,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辽宁五一奖状”,被国资委和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原班长李慧多次荣获公司“劳动模范”、“抚顺市模范党员”、“辽宁省十佳女职工标兵”、“全国能源化学工会先进女职工”,2007年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在工作作风上总结为“四种精神”:即讲求标准,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主人精神;从严要求,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如中转站车间绝大部分设备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设备老化、使用周期较长,针对这种现状,岗位人员加强巡检,精心维护,对设备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由于员工认真负责,使中转站车间的设备完好率依然达到了100%,没出过一次设备事故,中转站的锅炉房曾是全市唯一的从60年代运行至今的企业免检锅炉房。
50多年来,中转站车间用大庆精神建站育人,把人人都该做,人人都能做,人人都难做的细微工作,做得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培育了了一支思想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员工队伍。我们要借这次公司基层建设的东风,继续发挥大庆精神,加强基层建设,提高车间的管理水平,为抚顺石化的大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