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浙江省云和县紧水滩镇:积极争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

发布时间: 2016-03-31 11:27:27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规划引领,因村制宜。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工程,也是推进现代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紧水滩镇立足打造“浙西南生态休闲养生游集散重镇”的目标定位和“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品牌强镇”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镇域布局,做好《紧水滩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把高标准、全覆盖的思想理念融入规划中,以规划水平提升建设水平。

规划建设立足镇情实际,将镇域空间结构按照区间功能定位,划分成“一带两心三区” 的总体空间结构,并以此空间结构为前提,形成了“一心、一带、两区”的大旅游格局,即“一心”:旅游服务中心;“一带”:环云和湖养生度假带;“两区”:山林养生度假区、农耕休闲体验区。各村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功能定位开展个性化的美丽乡村建设。

2、产业为基,增收富民。加快提升主导产业,构筑产业优势,做好“创业增收改善生活”的文章。一方面稳定传统产业。紧水滩镇是一个传承历史的原生态小镇,这里没有工业文明的入侵,传统的农耕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这里的人们立足本地山多水多地少的生态特色,形成了以油茶、茶叶、吊瓜、西瓜等为主打的特色种植业和以有机鱼、生态鳖、泥鳅等为主的水产品养殖业。其中,田垟西瓜以其沙瓤汁多甜度高而闻名四方,2013年起,该村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田垟欢乐西瓜节”,引来八方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玩,品尝西瓜。另一方面,发展特色产业。这里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文明小镇,2011年,这里建成了国家4A级景区——仙宫景区,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业成为这里的新兴产业,沿湖“渔家乐、民宿”产业带喜迎宾客,现已发展风情“闲趣渔家乐”50余家,主要集中在沿湖龙门村、梓坊、菖蒲砻、石浦等村,既有开在水上的“仙宫乐园”,开在岛上的“聚仙岛”、也有开在岸边的“绿水山庄”……今年以年共接待钓鱼、观光、养生游客7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

3、文化为本,承扬并举。紧水滩镇历史人文资源丰厚,宋代沿袭至今的船帮文化在石浦村留下深深的烙印,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和沿湖秀美的景致凸显了瓯江文化的源远流长。八百里瓯江是浙西南的母亲河,据记载,在宋元时期来往瓯江的帆船非常多,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而当时在紧水滩石浦村的船只就有上千只,石浦村船帮素有“瓯江第一帮”的美誉。水库以北是全市客家人口最聚集的地区,由于山区沟壑纵横、山重水阻,客家人的汀州风情唢呐传承了千年的养生文化。现在,汀州风情吹打已被列入非遗文化。此外,还有宋窑遗址、插花女神、方山岭抗战遗址等彰显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无不向来往紧水滩的游客展示着一段段凝固的历史。

4、政策为引,统筹整合。根据镇域规划布局,以政策为引子,以项目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规划“一镇一景,一村一品”布局,以精品村和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建设为重点,结合各村产业特色,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推动下,全镇各行政村都开展了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地表水声、空气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11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7%,镇区绿化面积达11926.8平方米,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该镇金水坑村、龙门村、梓坊村、石浦村将村庄的发展建设与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金水坑、龙门、梓坊等三个村完成特色村建设,金水坑、梓坊村获得“丽水市美丽乡村”称号,其中梓坊村更是被评为丽水市“十大最美乡村”,全镇市级文明村创建率达70%以上。纯朴自然的生态环境加上现代化的文明生活方式,构成了宜居宜游、修身养心的好去处。该镇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镇、浙江省“最美乡镇”、“2014年中国最美乡镇”等荣誉。

5、政府主导,村庄经营。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为了加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领导,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紧水滩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镇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强化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动、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财政引导上,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一切,美丽乡村建设要形成多元参与机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紧水滩镇坚持政府主导、村治为主、全员参与。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在资金投入上,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共建美丽乡村。


     1   2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