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陕西省太白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富民,倾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县

发布时间: 2016-03-31 11:22:17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二、产业富民,实现生活美

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绿色崛起的支撑。太白县坚持把产业富民工程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核心,加大政策和要素支持力度,全力打造绿色蔬菜、生态旅游、林特水产三大特色产业板块,推进农民收入多元化,用产业托起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商业模式拓展农业、用现代手段提升农业、用旅游概念推动农业”的总体思路,坚持园区化发展方向,高标准建设现代产业园区15个,煜群太白田园蔬菜观光示范园、秦西有机蔬菜示范园辐射带动全县绿色蔬菜蓬勃发展,海升现代莓类产业示范园引进国际一流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为田园农业注入了新内容。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太白山”品牌完成国家注册,17个蔬菜品种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欧盟和美国有机蔬菜销售认证,“太白甘蓝”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太白高山蔬菜宣传片走上中央七台,黄菜花合作社荣获中国50佳合作社荣誉称号,秦绿、高山食用菌等4家合作社荣获陕西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拓宽销售网络,实施“农超(校、企)对接”项目,太白蔬菜直供上海、郑州等50多个大中城市,在西安华润万家、宝商家美佳等超市设立专柜,走向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全县年均种植蔬菜10万,产值4亿元以上,充分点燃了农民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激情。二是壮大旅游产业。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扎实推进黄柏塬、青峰峡等品牌景区综合开发,实施生态旅游重点项目18个,完成姜眉公路、太洋公路旅游线路扮靓工程、景观节点提升工程,建成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生态旅游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激活夜间经济,改造县城中心美食城、再就业市场,万福酒店建成投用,万和商务中心、青峰峡主题酒店、煜群假日酒店即将建成,全县接待床位达到3400余张,旅游服务体系和能力全面提升。加大宣传力度,举办清凉避暑季、金秋红叶节主题活动,有效带动了人气的有效集聚,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全县建成农家客栈206户,年均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多元。太白县相继荣膺“一生最值得去的66个国家生态旅游大县”之一、“老百姓心目中陕西十大最具吸引力旅游县”、“中国•陕西最具魅力自驾游县城”、“中国十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亚洲旅游业金旅奖”等殊荣。三是提升林特水产。坚持林药、林菌、林畜立体发展模式,实施“十百千”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林业“十大配套”技术,支持杂果示范园建设,实施板栗经济林、猪苓基地、林蛙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和太白野生珍稀中药材繁育种植加工项目,促进了林下经济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加快实施秦岭药王茶文化产业示范园、18000吨天然山泉水、万吨纯净水厂等项目,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开发雪芽茶、药王茶、果蔬脆片、太白土特产等林特产品,倍受游客青睐,成为游客必购的旅游纪念品,实现了老百姓不出门就业和多元增收的双赢效应。搭乘“互联网+”发展快车,加快培育农村电商,发展个体网店22户,电商企业3户,太白的农林特产通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销售到全国各地,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三、生态宜居,彰显环境美

绿色和生态是太白的生命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美丽乡村创建的全过程,落实“三化”举措,着力保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让太白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更具迷人魅力。一是自然环境生态化提升。严守生态红线,围绕“水清、堤固、路畅、岸绿”目标,大力实施石头河、红岩河等重点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生态环境恢复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为重点,完善石头河水源地界线标志、隔离防护设施,太白纯净甘甜之水源源不断地送往西安、杨凌、咸阳、汉中等城市,太白也因此被誉为“关中水塔”,成为全省优质水源涵养区。二是居住环境舒适化整治。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出台了《太白县整治农村卫生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太白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办法》、《太白县主干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办法》、《太白县景区景点环境整治办法》、《太白县土坯房整治办法》等指导性文件,突出村容村貌、公路沿线、旅游线路环境整治重点,坚持“净化先行、绿化跟进、硬化强基、美化提升、亮化增色”并举推进,全力抓好清“三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治“三乱(污水乱倒乱排、垃圾乱扔乱丢、杂物乱堆乱放)”、美“三口(村口、路口、农户门口)”、加快“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改造民居182户,建成广场1.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44盏,建成休闲小广场38处,栽植各类树木6.7万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8处,饮用水源保护设施79处,配置机动垃圾转运车27辆,垃圾箱(桶)2828个,全面提升绿化美化、公共设施配套、环境保护和村庄管理水平。县上安排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专项资金2000万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1607万元,集中捆绑使用,对美丽乡村达标村、特色村、美丽村分别给予重奖重扶,建立村比村、组比组、户比户卫生评比机制,形成农村卫生常态保洁。全县建成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镇村9个、市级生态镇村27个,实现了全县大景区、镇村大景点,路在绿中、人在景中、城在林中、院在花中的迷人景象。三是社会环境设施化建设。持之以恒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晋星创建为载体,整合项目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民进城进镇。按照“生产在山区、生活在社区、居住在城区、务工在园区”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户进城进镇购房补助办法细则》和《关于推进农村“三无户”暖居工程的实施方案》,对扶贫移民搬迁、生态搬迁、农村危房等政策叠加捆绑使用,激励农民进城进镇,全县566户2370人进城进镇居住。把农村中心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和枢纽,在重点镇和中心村投资3亿元建设农村中心社区8个,建成住宅楼46栋17.4万平方米,加快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大力实施农村“三无户”暖居工程,两年任务一年完成,建成民居1.1万平方米,全县安置205户569人,配套实施“幸福院”项目14个,以“交钥匙”方式让“三无户”免费入住,圆了农村特困群众梦寐以求的“安居梦”。


     1   2   3   4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