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重庆探索水利扶贫新路 一池春水送穷走

发布时间: 2016-02-19 09:45:26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李坚 龚鸣   |  责任编辑: 君君

 

“这水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年也过得踏实。”猴年春节,重庆市丰都县栗子乡南江村村民陈宗权过得很高兴:山坪塘里蓄着水,水稻田不愁灌溉;家里有了自来水,吃水方便又卫生放心,能不高兴吗?

走在栗子乡南江村,山坡绿地间有一个个或方或圆的池塘。走近细看,水波碧绿,池壁和塘坝还是新水泥的青灰色。全村42口山坪塘、9口小水池,可蓄水5万方,900亩土地浇灌无忧。

搁在一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南江村原有的42口山坪塘有27口塘坝损毁,无法蓄水。周围的农户“望塘兴叹”,守着一口塘,却用不到水。南江村雨水充足,年降雨量接近1200毫米,然而一到夏季伏旱,水稻就遭殃。“山高坡陡,雨都顺着山坡流失了。”栗子乡水管所所长黄仕海感叹,“村里不缺水,缺的是工程。丰水期蓄水,枯水期调水,这样灌溉才有保障。”

2001年,水利部按照统一部署,将重庆的丰都等6个国家级贫困县定为水利定点扶贫合力攻坚试点区域,实施饮水安全、农田水利、水源保障、水利减灾、水生态治理五大水利扶贫攻坚计划。

“十二五”以来,6县水利共投入89.95亿元,解决了18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效灌溉面积由2010年底125.1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40.96万亩。

这关乎农民生活生计的一池水,给大山里的南江村带来了新变化。

去年5月,南江村27口山坪塘得到修复,还新修了9口蓄水池。在山高谷深处,还设了两道挡水坝,拦截雨水,直通灌溉区。“这是大灌区建设工程,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座迷你的三峡工程。”丰都县水务局办公室副主任冉瑞明说。

从崖边俯身看去,小小的挡水坝横亘在山谷之间,拦截的雨水几乎要满溢出去。“看着不大,作用不小。多余的水存起来,需要的时候放出来,水资源得到有效调节和利用。”冉瑞明说。

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让南江村的村民心里有了新盼头。“好土好水出好粮,有水无水两重天。”黄仕海这样总结。

栗子乡盛产“栗子贡米”,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陈宗权的5亩水稻田为例,干旱时几乎颗粒无收,水足时亩产千斤。“从前都是看天吃饭,收成好的时候年收入上万,差的时候只有四五千。”如今田间地头的管道沟渠连着蓄水池,陈宗权盼望着今秋大丰收。

在南江村海拔900多米的一处高地,新建成的水厂十分惹眼。竣工不到4个月,外墙是簇新的砖红色,厂内的机器在忙碌地运转。黄仕海面露自豪:“用水不限时不限量,解决了全村98%的饮水问题。”

( 2016年02月17日 《 人民日报 》记者 李坚 龚鸣)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