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邵县: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深化平安新邵建设
发布时间: 2016-01-19 14:15:39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新邵县建置于1952年,是湖南省地理中心位置县,位于雪峰山脉东侧,资江中上游, 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总人口 82万,现辖11镇4乡,651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委会),耕地面积42.3万亩,水田32.1万亩,人均耕地0.56亩,是全省三个人平耕地最少的县市区之一,地形地貌主要为半丘陵半山区,国土面积构成为“七山一水份半田,半份道路加庄园”。县城与邵阳市区仅8公里,至省城长沙也只需2个小时。湘黔铁路跨县北面而过,安邵、衡邵、娄新、邵坪高速公路和320、207国道、217省道贯穿县境,沪昆高铁在县内坪上镇设立邵阳北站,对外已进入全国交通大循环,交通条件极为便利。近几年来,新邵县推进社会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全省为民办实事先进县等10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连续9年被评为省、市“综治先进县”,2008年至今已经连续八年获得湖南“省级平安县”荣誉称号,是湖南省邵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2015年1月荣获“全国优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荣誉称号(全国仅有45个城市和地区获此殊荣)。
图说:夕阳笼罩下的湖南新邵县城
理念创新,开启基层治理新思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增多、体制单一、层级较多、效率不高等严峻挑战,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同时,社会结构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传统的治理格局下,人被分割在不同单位(城镇)与集体(农村)之中,社会结构几乎处在长期固化状态,单位(或集体)治理就是社会治理的同义语,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从过去的“单位(或集体)人”变成了“社会人”,整个社会结构也由原来简单的工农联盟变成了日益分化的不同阶层。近几年来,新邵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伟大变革,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法制化水平,围绕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强力基石,坚守真心服务人民群众的正确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法治引领、改革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基层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工作方法,实现基层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让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直接面对面地服务人民群众,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确保社会主义政权长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一是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改善民生民利,以加强村、社区建设为重点,推进村级组织建设,逐步加大对基层投入力度,为村、社区一级组织开展正常活动提供经费、场所保障,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支撑,积极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的“一本三化”新体系。三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任务,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追求,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为检验工作标准,深入推进平安新邵、法治新邵、过硬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图说:新邵县谭府乡积极开展“综治搭台、文化唱戏”主题艺术活动
制度创新,筑牢基层治理新防线。今年初,新邵县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对社会基层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和周密部署,认为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科学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只有结合本地社情民意,转化为切合实际、普遍适用的工作制度,才能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巨大力量,将平安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三重点两主要”和绩效考核内容,明确各级综治委主任由同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三大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形成领导带头、责任到人、上下联动、有力推进的综合治理工作良性运行局面。同时,确定“争创省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保持省级平安县”为年度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目标,将全年工作细分为26项具体指标量化分解到综治委成员单位、县直政法各单位和15个乡镇,将市里下达的7项综治重点工作细化分解至县直各部门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明确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实施。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了单位责任制、领导责任制、重大问题追责制等制度,狠抓县、单位、乡镇、村(社区)三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落实,确保每项重点工作都有研究、有目标、有部署、有措施,有督查、有落实。
图说:美丽的湖南新邵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