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坚持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化创新
发布时间: 2016-01-18 16:06:21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十二五”以来,南京市建邺区在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新中心建设中,始终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全区的中心和重点工作,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新路径、新机制和新手段,取得实际成效。2009年起着力开展以“一委一居一站一办”为框架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社区建设的“建邺模式”,并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13年,建邺区率先开启了以“治理职能集成化、运行体制扁平化、需求处理工单化、社区治理网格化”为着力点的新一轮社会治理创新,受到省市充分肯定和居民高度认可;2015年,在有条不紊推进全市综合改革进程中,荣获民政部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又将开启未来建邺区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
图说:论证会会场
做法与措施
一、全面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全省推广的“建邺模式”
以完善社区组织设置为核心,着力构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管理服务站、社区综治办)的新型社区治理架构。自2009年起,建邺区选取13个社区开展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后于2010年在全区所有社区全面推开。中央和省、市领导多次视察建邺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中组部和民政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建邺区开展专题调研,《光明日报》全文刊登了调研报告,“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建邺模式”在全省推广。通过此轮改革,基层党建得到有效加强,社区党委真正成为社区工作的“主心骨”;自治功能得到回归,居委会真正成为社区群众的“代言人”;各类资源实现整合,社区管理服务站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服务员”。
图说:建邺区社会治安大巡防体系
一是建立“三会一站”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区域化党建。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全面推行以“三会一站”,即,社情民意建言会、社区工作联席会、社区事务评议会和温馨家园服务站为载体的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委整合资源、统筹各方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能力。通过召开社情民意建言会,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建言献策,做到下情上达。通过召开社区工作联席会,定期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和辖区单位,以党建带共建,民主决定社区事务。通过召开社区事务评议会,每季度组织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开展民主评议。通过建立温馨家园服务站,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让党员体会到“家”的温暖。
图说:建邺区社会综合服务管理信息三级平台
二是建立资源下沉和资源整合机制,强化民生服务功能。坚持以民生为导向,推动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向社区下沉。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通过公推直选、择优委派等途径,先后从区级机关和街道选派近30名区管干部和50名后备干部,全职性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和管理服务站站长。出台《社区经费管理办法》,健全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在保证街道投入不减少、社区基本经费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区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再增加20万元管理服务经费,直接下拨到社区使用。
图说: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三是建立以“5+X”为核心的居委会组织架构,推动居民自治。进一步完善居委会组织架构,调整设置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五个下属委员会,发展老龄工作、青少年工作、民族事务、物业管理等特色下属委员会,形成“5+X”工作格局,促进社会协同,拓展社区服务,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图说: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公示墙
四是建立“四报告一评议”机制,扩大社区群众有序民主参与。定期召开社区群众代表大会,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管理服务站站长和综治办主任向群众报告工作,接受群众代表现场评议和打分。评议主体的遴选是从全体社区居民中分两轮随机抽取群众代表,同时邀请部分社区党代表、居民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加,充分保证代表的广泛性。
通过两年多的不断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建邺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新路子,形成了“强基固本、根植于民”的社区党建模式、“资源向下、社区整合”的制度体系、“以民意为导向、以群众为主体”的社区工作评价体系,为全国的社区管理创新提供了鲜活经验和有益借鉴。
图说:12345疑难工单会办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