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有了家 农民工喜上眉梢
发布时间: 2015-12-24 14:56:41 |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 | 责任编辑: 君君
农民工张伟夫妇正在收拾自己的新家。记者 董钧 摄
“我在丰润打工5年,住过办公室、租过房子,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日前,28岁的遵化农民工王志军看着正在装修的新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打工仔圆安居梦
“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同城待遇,把进城务工人员纳入保障房政策范围,这是丰润区住房保障工作一大突破。”丰润区住房管理中心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主任安爱民说。
根据这一政策,只要在丰润区城区内企事业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或在丰润区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在城区缴纳1年以上养老保险,并符合其他申请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就可以申购保障性用房。今年,丰润区拿出保障性住房总量的30%,专门配给进城务工人员及外来丰润务工人员,有近100位农民工住进了保障性住房。
虽然保障性住房的价格比商品房便宜很多,但花10多万元买一套房子,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仍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为此,丰润区筹集资金,积极联系银行,为资金困难人员提供购房贷款。
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难题,丰润区启动实施了园东保障性住房集中分配销售项目,首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外来丰润务工人员及军人优抚对象也纳入保障范围。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志军立即递交了申购材料,经审核通过有幸成为了符合条件申请经济适用房的第一批受益者。
给妻女一个温暖的家
王志军老家在遵化农村,2010年,他来到丰润区国能热力有限公司打工,是厂里的技术员。为了节省开支,攒钱买房,他一直住在办公室。去年结婚后,夫妻俩在离单位较远、租金较为低廉的老旧小区租了房子。他每天早晨不到6点就要起床,搭乘公交车1个小时才能到达公司。随着孩子的出生,在城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成为他的迫切需求。
“收入不多,商品房价格太贵,买不起;我不是丰润本地人,以前买保障房也不符合条件。”王志军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租房费用800元,伙食费约400元,交通、通信费用约400元,水电、就医及生活费用约200元,还有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已所剩不多,要在城区购买商品房,就要靠相当长时间的积蓄。“如果不是今年保障房的新政策,买房对我来说遥不可及。”王志军坦言。
一拿到新房钥匙,王志军就开始着手进行简单装修。这套59.6平方米的经适房,一共花了15万元。王志军兴奋地告诉记者:“同小区住房的市场价都在五六千元左右。小区周边就有幼儿园、小学、医院、超市,生活非常便利,最重要的是离单位近了,以前上班路上要1个小时,现在20分钟就到单位了。”王志军边说边拉着记者参观新房。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新房,工人们正在进行简单装修。王志军说,能在城里拥有自己的房子,他很满足,感觉终于在这里扎下了根,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整天担心房东涨房租,或者被通知搬家了。
住进保障房告别蜗居
在丰润区打工20年的张伟夫妇近日住进了面积59.6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走进丰润区园东小区居民张伟家,记者首先看到的是挂在墙上的“福”字。这套宽敞明亮的两室一厅,除了厨房和卫生间外,基本没怎么装修,也未添置多少家具,却让夫妇俩收拾得十分整洁。
张伟在丰润一家厂子打工,谈起老房子,他感慨地说:“房子小半间,三世同堂住,睡觉肩靠肩。”虽然多年来心里对购买属于自己的房子充满期待,可以自己的收入,这个梦想很遥远。他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一家四口一直与父母及弟弟家同住,3间平房住了9口人,父母家距工作单位48公里,上班乘车就要耗费近2小时。“我们四口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内,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只好把一间房隔成两间住,十分拥挤、不便。”提起原来的居住条件,张伟无奈地说。
让张伟没想到的是,今年他被纳入丰润区保障性住房政策范围,申购到一套保障性住房,从此告别蜗居,迎来了全新的生活。
张伟看着卧室、客厅、卫生间一应俱全的新房子兴奋地说:“现在好了,终于不用和父母、弟弟一家挤在老房子了,我和爱人也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卧室,两个孩子也有了卧室可以安心学习了。”他的妻子焦金香在一旁收拾新房,一脸的幸福。记者问及搬入新房的感受,她笑着说:“有了自己的家,特别高兴。”(钱琨 李永合 韩建丰)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