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

发布时间: 2015-12-22 10:43:50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岱崮镇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是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的命名地和核心区域,全镇总面积180.7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5.3万口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29元。全镇林木覆盖面积超过70%,以蜜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10万亩,是农业大镇、果品强镇、生态名镇,先后被授予“中华蜜桃第一镇”、“沂蒙蜜桃之乡”、“临沂市生态文明示范镇”、“中国最美小镇”、“省级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我镇以“沂蒙崮乡、传统风情、慢城小镇”为建设理念,结合自身地貌特色、产业特点和民俗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突出“拙朴厚重、自然生态”的“崮乡”特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高点定位,精心布局,在项目规划引导上下功夫

坚持目标引领,规划先行。把全镇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提炼乡土传统中的“真善美”元素,摈弃农村环境存在的“脏乱差”积习,将高标准、高规格的建设理念融入到规划过程中,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镇村一体有机链接,力求在特色打造中凸显文化底蕴,在环境改善中培育优势产业。为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一方面以全局意识、长远眼光促使自身主动转变发展理念,从而带动发展思路、发展举措提档升级,通过与县域发展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镇村发展规划等进行有效对接,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配套规划体系,为实现后续的科学、周密布局定好基调、铺好路;另一方面,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赴市内的沂水、费县,省内的枣庄、济宁,以及江苏高淳等地考察学习,在深入分析理顺本地优劣势的基础上,积极汲取外来经验,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充分考虑到前期规划对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提升阶段的直接间接影响,结合岱崮地貌旅游开发,围绕每个村庄的自然、地形、建筑风貌、产业特点和文化特征,进行个性化、特色化规划设计,以实现“陆域治理立足美观实用,水域治理兼顾生态高效,社区建设带动产业培育”为目标,形成符合科学要求、凸显乡土文化的农村景观、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绿化彩化等一系列工作方案,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崮乡风情型”美丽乡村示范区。

二、典型带动,突出特色,在分类分批实施上求实效

立足我镇实际,根据村庄布点进行规划,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遵循“先易后难、分批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的原则,依托一事一议连片治理项目,共计投资6284.2万元,先后实施完成了三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累计硬化路面80余公里,综合整治河道3000余米,建设广场30处,文化上墙1万余平,28个村庄直接受益,镇村面貌得到明显提升,基本达到了“路通、景美、人和”的效果。建设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农田整理、公共服务等若干个“推进点”,按照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确保格局上和谐统一,风格上各具特色。

为保证项目推进顺畅,我们着重做好了三个结合,即“远近结合、难易结合、软硬结合”。“远近结合”,即实现眼前效益与谋求长远发展相结合,既不贪大求洋、盲目冒进,又不畏首畏尾、小成即满,而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目标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难易结合”,即合理摆布人员、资源,既不放弃“小工程”,又要抓紧“大项目”,优先对村情佳、基础好的村居进行打造,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对难度较大的工程、区域进行突破。“软硬结合”,一是指硬件打造与软件提升相结合,在环境优化中彰显地域文化活力;二是指项目实施中既要以制度规范为主要抓手,严格管理,依法行政,以“硬约束”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同时也要在做群众思想工作、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上动脑子、想路子,用“软法子”凝聚工作合力。在此基础上,选定一批进度快、质量高、特色鲜明的村庄进行广泛宣传,让村干部看到成绩、村民看到实惠,不仅达到了示范带动效果,而且让项目村的群众有了自豪感,重树了荣辱观,为后续长效维护奠定了基石。以尹家洼村为例,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原有建筑多为板石结构的“劣势”成功转化为了“优势”,通过多方学习取经,深入探讨,确立了“以他山之玉攻本地之石”的设计思路,突出板石特色,做优石头文章,就地取材打造出“石围墙”效果。利用拆除破屋残墙的板石资源,完成铺装板石巷道400平方米,垒砌板石墙600平方米,建成了2400平方米的板石“管家花园”广场,并同步开展了屋头墙角的绿化工作,不但解决了全村510户1586口人最关心、最迫切的环境问题,而且让干部找到了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农村工作的抓手,使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明显增强。尹家洼村的探索和成效,是岱崮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其折射出了开展这项工作所依托的先进理念、准确定位和清晰思路。

三、综合治理,建章立制,在谋求常态长效上作文章

一是做好项目对接结合工作。将美丽乡村建设思路贯穿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增减挂钩、商业街改造等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出四个结合:即“配套提升与促进发展相结合、高点谋划与分类实施相结合、统筹布局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全民参与相结合”。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为切入点,同步抓好环卫一体化长效运行机制建设。在物资保障上,配备了4辆垃圾转运车,全镇范围内投放了2000个垃圾方箱和垃圾桶、17000个生活垃圾桶。在人员配置上,按照总人口数5‰的比例标准,成立了由129名村级环卫保洁人员和42名联络员组成的村级保洁队伍,所需经费镇上承担一半,另一半以“保洁费”的形式由村级统一收取。同时,为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水平提升,7月份全面实现了垃圾转运市场化运作,根治了以往垃圾转运工作管理难度大、转运不及时的弊病。今年下半年,为进一步净化农村居住环境、助推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我们通过政府补一点、农户出一点的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开展旱厕改造,计划年内完成6700户改厕任务分步实现镇域全覆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台阶。

二是发挥群众自治主体作用。从抓群众生态意识提升入手,将“封山禁牧”、“禁烧防火”、“绿化管理”等工作纳入到《村规民约》中,放手由村集体自主细化相关规定,让群众充分参与其中,发挥管护主体和监督主体作用,积极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扩大绿化、彩化覆盖面,形成连片效应,镇上投资15万元采购波斯菊、蜀葵等野花种子630公斤分发到各村,按照“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群众宅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即镇上包种:镇上出资购买花种,按人头分发到户;村里包植:村级组织人员力量进行花种种植、苗木移栽,形成连线连片效果;农户包活:以户为单位划定责任片区,负责种子、苗木日常管理,确保成活率。通过一系列举措,目前全镇实现新增荒山绿化面积120亩,拓宽彩化面积10万平方米,每村至少建成一条“彩化街”,营造出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效果。

三是强化督导巡查机制建设。将制度建设作为推进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效能的有力抓手,建立健全了从技术指导、日常巡查到责任追究的一条龙督导机制。一方面,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依托全镇重点项目责任网格,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按照“就近管理、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到村级,形成责任主体,由分管班子成员直接牵头领导实施,并承担主要责任。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对各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确保工作质量不打折扣、方向不出偏差。以彩化工作为例,在全镇逐步铺开的前提下,确定一区(一事一议连片治理项目区)、两线(坡先路、梓河沿河路)共15万平方米彩化乡村的重点区域,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抽调林业站、果树站、农技站及村内“土专家”等人员组成彩化乡村技术指导小组,对土地的平整、种植的搭配及后续管理进行分片指导,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彩化”工作抓出成效。另一方面,严格奖惩,确立长效。镇彩化乡村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定期调度检查的方式对各村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排名通报,严格落实奖惩,确保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彩化任务。

四、对接产业,瞄准民生,在配套服务建设上显张力

一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农、环境保护等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探索新型乡村发展模式,用现代理念激活农村发展要素。在不断延长传统蜜桃种植产业链的同时,通过功能完善和环境提升,先后吸引社会投资建设了大崮村室内蓝莓采摘园和乡村度假养生体验区。依托生态蓝莓基地,利用该村闲置民房和村内空闲地,在连片治理项目的带动下,整合筹集社会资金,建设了1处综合服务接待中心、2处休闲文化广场、4套别墅群,对周边区域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和绿化彩化,重点打造了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为特色的休闲养生体验综合体,让游客棚内体验室内铁皮石斛的采摘乐趣和棚外200亩的田园采摘生活,达到了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的目的。2015年下半年,我们又科学摆布力量,在大崮村集中打造了7户高标准农家乐,按照星级标准,规划了民俗馆、采摘园、游客中心等配套项目,通过卫生改厕、集中供暖等方式解决游客的日常洗刷、取暖问题,配合“美在农家”示范活动,初步引入了农家乐民俗旅游业态,直接带动了产业培育,丰富了旅游城镇功能,构建了“产村相融、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示范区。

二是大力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挖掘美丽乡村内涵,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在群众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上动真格,以村居为责任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民间参与的方式不断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以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行风建设、医护质量、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改善乡镇卫生医疗条件,并完成了农村合作医疗卡全镇48600人的信息照片采集工作,实现参合人数4.7万人,行政村覆盖率100%,参合率99.93%。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以“美在农家”文明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创新村级自管自治形式,设立村级调解员,逐步充实村级巡防力量,配合天网工程实现镇域治安巡防全覆盖,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加立体饱满。加强培育和扶持庄户剧团,在全镇42个行政村免费演出上百场,放映电影200余场。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美在农家”评选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四德工程”,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树新风正气。以养老服务为例,针对当前农村老龄人口日渐增多、青壮年大量外出、“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等问题,今年,我们在尹家洼村投资560余万元建设了农村居家式老年公寓,目前项目主体已基本建成,预计明年初投入使用,可解决120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宏图欲举千秋业,连片治理万象新。目前,在各级领导的帮扶支持和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岱崮镇“美丽乡村”建设渐入佳境,我们将以“一事一议”连片治理项目为载体,扬生态之长,聚全镇之力,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放大生态优势,强化民生建设,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产业协调发展,倾力打造和谐秀美新岱崮。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