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陕西省大荔县

发布时间: 2015-12-22 10:08:45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三、大荔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借鉴

大荔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真正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新路子,为农业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累了经验与借鉴。

(一)以尊重地方特色为原则,推动生态经济齐发展

如何处理好乡村人居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关注点。为了把特色文化留下来,大荔县在乡村环境整治、巷道硬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尽最大努力保持乡村原来的建筑和空间布局,极力保护好当地的村落文化特色。在统一风格的前提下,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农业现代化现状和巷道建筑现状,结合每户民居特征适当变化。将50个农村涝池改建为村中的景观湖,把乡村空地改建成景观各异的园林,把村里的院子外墙改为文化墙。村牌按照现代化的标识系统来建设,村子的历史文化、产业结构、名人故事一目了然。乡村环境美了,乡村旅游兴了,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结合、农旅共强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景区农业的新路径。

大荔县在乡村环境整治中,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节省了建设资金,将乡村打造成农业休闲旅游景点,走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路子。为农村怎样治理环境、怎样融合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怎样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以农村产业融合为基础,提高农民本地就业收入

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农民在土地上创业致富的有效方式,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光明前景。当“第六产业”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概念时,大荔县就已开始了“三产融合”的实践探索。“农业、光伏、旅游和科教”四位一体、“渔业、光伏、旅游”三位一体等农业科技展览休闲旅游。像发展工业一样发展农业的工厂化农业,农业科研、科技成果示范实现了“农、工、科”的再度融合。农村面貌脱胎换骨的“美丽建设”使大荔的“城乡融合”呈现现代乡村特色。如今的大荔,县城像景区、农村似花园,乡村游、休闲观光游蓬勃兴起,大荔成为了大城市人“周末的家”。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期间对陕西追赶超越的新要求之一。中央明确要求“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省现代农业的领头羊大荔县将原本脆弱单纯的农业,经过深加工、流通、休闲服务业等相互融合,变成“第六产业”,这一探索值得各农业县借鉴。

(三)以群众幸福感提升为归宿,夯实基本公共服务

作为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村人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根本就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就需要把各种要素向农村倾斜,补足农村发展的短板,彻底解决农村道路、排水、亮化、绿化,上学、看病就医、休闲、养老等基本问题。大荔县在整治环境的同时,全力做好基础设施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规划。通过持续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养老、医疗、社保、文化、农技等服务体系建设,农民群众出行、就医、上学、养老等难题均得到有力解决,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群众市民化程度不断提升。最美庭院展现了家庭的精神面貌,优美的环境、惬意的生活,农民的幸福指数自然提高。大荔县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明显减少。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深入到大荔人民的心里,美丽乡村不仅仅是美丽了村子和道路,更是美丽了千家万户百姓的生活和心灵。

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在于让农村群众不离开家园,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大荔的实践表明,以农村群众幸福感提升为归宿,夯实基本公共服务,就会激活农村全面发展的内在活力,变农业资源为农业资本,使农民不离开自己的故土,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风光中,享受着城市的现代文明,做到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人居优美。

(四)以群众利益至上为理念,激活群众参与动力

如何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建设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大荔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以“民需民思之想,做惠民利民之事”,从市民化角度切实研究和解决农民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规划编制中,全面把握农民的主要诉求,对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乡村道路改造、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方面主动征求群众意见,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对于涉及宅基地、承包经营权等切身利益问题,强化民主议事程序,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在拆除临街临巷道的违章建筑中,得到群众的一致拥护,部分群众宁可自己损失,也要支持统一规划建设。在美丽乡村中受益的村民,纷纷为乡村建设捐款捐物。有的自己捐钱推动村里绿化亮化建设,有的在整修村中道路时,把自家基建用的砖和沙石贡献出来,有的甚至主动让出自己的老庄基,为村上修建了广场。在环境卫生可持续方面,除政府承担基础设施外,村民也自觉缴纳垃圾清理费和卫生费。形成了美丽乡村人人参与、人人建设的生动景象。

美丽乡村的主体是群众,农民是乡村历史的创造者,是美丽乡村的主人。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激活广大群众的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模式。大荔的实践表明,只要以群众利益至上为理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干群众盼望的事情,不但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更是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群众的主人公精神、集体感、荣誉感都焕发出来了。一旦群众的主体精神被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巨大的释放,群众工作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以干群互动共建为载体,巩固党的基层政权

构建良好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不仅有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更有利于巩固党的基层政权。大荔县将干群互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采用全县干部立体式的包联机制,县级领导包镇、部门包联示范村,包联工作三年不变、一包到底、确保达标。包联干部要定期深入镇、村开展帮扶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干部包联工作的考核,增加考核中的群众满意度权重。将美丽办设在县政府办,通过印发手册向全县公开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联系方式、县级包联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各镇、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负责人联系方式。群众既可以直接提意见建议,也可以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随时质询情况。同时,加强村两委会建设,发挥村支书、村主任在发展农村产业、带领群众致富、管理农村事务中的作用。

大荔县通过包联建设,推动干部与群众“面对面”直接交流,既推动了工作,又使干部与群众在良性互动中心灵相通了、感情更贴近了,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亲民爱民作风得到锤炼,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检验。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塑造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大荔县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工作中加强与群众互动,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才能在政治上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正确地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实现党对人民群众的正确领导。


     1   2   3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