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江苏省宜兴市

发布时间: 2015-12-22 10:02:43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2、综合统筹,提升城乡一体发展新水平。一是城乡规划科学合理。编制形成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镇级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2014年,我市出台了《宜兴市农村农户建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建房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二是基础设施“七位一体”。在全省率先高标准实现交通、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收集、供气、绿化、管理七个一体化。市内各镇15分钟上高速、30分钟进城区、城乡客运公交化。百万市民全部喝上优质安全饮用水。构建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体系,农村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率全部达到100%。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共享。全市215个行政村都建成了集行政办公、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矛盾调处、文体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网点、便民超市、信息网络服务进驻到村,老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便利生活。四是农村管理规范有序。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示范市,全省农村“三资”清产核资会议、村级集体经济和发展座谈会在宜兴市召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宜兴创新农村“三资”管理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把宜兴市农村“三资”管理经验推向全国。2014年,全省首个为农服务的“云平台”—宜兴“智慧农村网”启动运行。五是农村治安有效防控。全面推进警力下沉和警务前移,所有村和社区都建成了综治站和警务室,形成了“人技物配套、打防控互动”的新型农村警务格局,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不断提升,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

3、多措并举,提升富民增收新成效。2014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78元。一是发挥农业园区推动作用。按照个性化建设、差别化竞争、区域化发展的思路,集中力量推进7大农业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形成山区茶叶、渎区蔬菜、圩区粮食和水产的农业产业带,致力打造现代科技集成区、高效农业展示区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集聚区。二是突出农村金融撬动作用。作为全省首批试点之一,在苏南地区率先组建农民合作社联盟共同基金,为50家单位放贷9660万元。承担农业部唯一的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项目,使合作社成员的“闲钱变活钱”,有效解决成员融资难问题。三是强化科技驱动作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成为全国典型。生物农业继续领跑无锡。农业信息化率达到95%以上,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去年在我市成功召开。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89%和65.7%。四是提高特色品牌推动作用。大力发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扩大品牌效应,万石镇后洪村陶都牌水芹远近闻名,亩均收益超万元。湖父镇洑西村“篱笆驿站”等农家乐发展如火如荼,户均收入超过30万元。丁蜀镇西望村组建全国首家以手工业为基础的西望紫砂专业合作社,打响品牌,抱团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万元,全市位列第一。张渚镇悦禧玫瑰园规划打造3万亩集生产、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华东地区最大的玫瑰花基地,实现业主、集体、农民三方共赢。五是加大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近年来市级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薄弱村每年获得财政奖补资金超过2555万元,村均35万元。2014年,73个经济薄弱村实现应税销售收入21.69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累计投入9108万元,村容村貌有效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民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4、上下联动,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这项工作。一是成立机构。市成立“陶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多个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日常工作。二是落实责任。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各类资金,支持创建工作。各镇(园区、街道)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专门机构,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在资金、业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检查、督促等方面落实责任,确保了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各村也都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工作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协力推进。三是创新机制。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社会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