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依托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现代农业名城
发布时间: 2015-12-15 16:12:48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中宁县位于“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的宁夏平原南端,地处黄河两岸,距首府银川市140公里,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现辖6镇5乡1个管委会,118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8个农林渔场,总面积达4226.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64万亩,现有人口32.8万,其中农业人口22.6万。中宁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区位优势明显,3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3条国省道穿境而过,是贯通西北的重要“旱码头”和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得黄河自流灌灌之利,县内盛产枸杞、红枣、苹果、硒砂瓜等特色农产品,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先后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中国绿色名县、国家枸杞产业示范基地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最佳产业转移示范县、中国可持续发展品牌县、西部百强县等殊荣,是黄河金岸上一块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宝地。
图说:枸杞芽茶
近来年,中宁县不断深化对县情认识,立足独有的枸杞特色品牌优势,确定了以枸杞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生猪、红枣、硒砂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主三特”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县域支柱产业。
一、“一主三特”独具优势,特色鲜明
(一)枸杞产业创历史最好新业绩。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12.4万亩,占全区枸杞总面积的15%,预计今年干果总产量达2.7万吨,干果产值达6.7亿元。2001年“中宁枸杞”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为证明商标,2009年被批准为“中国驰名商标”,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2011年获得“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2012年其品牌身价从2009的29.63亿元飙升至32.86亿元人民币,2013年中宁县因 “中宁枸杞”的品牌影响力和特色产业带动力荣膺第二届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市县。中宁县还获得“国家枸杞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等多项殊荣。2014年中宁县“中国枸杞之乡”称号获中国经济林协会重新命名。中宁枸杞在盛名之下不断突破创新,打破了一家一户落后分散的种植模式,建立了8大基地,实施了“六大片区”升级行动计划,引来了多家科研院所的参与和支持,也吸引了区内外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在科技攻关、质量效益、品牌效应、文化生态及电子商务、冬吃鲜果等领域填补了多项空白,开启了中宁枸杞产业发展历史新纪元,实现了枸杞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经营、国际化销售的目标,使枸杞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图说:刚刚采摘的鲜枸杞
(二)生猪产业迈上农民增收新台阶。中宁县是全区生猪养殖大县,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县外销畜产品以生猪及其产品为主,每年出栏生猪30万余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成功注册了“杞生源”生物环保猪鲜肉商标,产品实行“统一配送、统一包装、统一价格”销售;建成了6个生猪购销中心,全县生猪销售人员达到1500余名,连接了13000户生猪饲养户。生猪销售到全国17个省市和地区,是继枸杞产业之后,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图说:枸杞深加工生产线
(三)硒砂瓜产业走出扶贫攻坚新路子。硒砂瓜作为继枸杞产业之后又一红色产业,多年来,受资金缺乏、技术等原因,产业规模小、群众受益少。中宁县面对现实,转变调整思维,把硒砂瓜产业确定为中部干旱带农民脱贫致富的“拔穷根”产业,按照“面向大市场、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思路,实现了硒砂瓜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面积迅速扩张到40万亩,每年种植面积在3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50.2万吨,产值达5.6亿元以上,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22个城市,“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已被众多城市市民熟知并深受他们的喜爱。依靠不断增强的硒砂瓜市场竞争力,中宁县硒砂瓜每年都实现丰产俏销,“十年九旱”的山区群众依靠硒砂瓜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四)红枣产业拓展山区群众后续产业发展新思路。中宁是宁夏红枣的原产地之一,红枣栽培遍及11个乡镇、1个管委会,栽培历史悠久。“中宁圆枣”原产地证明商标于2009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批准,全县种植累计面积达19.6万亩,产量达3400万公斤,产值过亿元。为填补硒砂瓜地后期地力下降不能种瓜的空白,中宁县在硒砂瓜地推进枣瓜间作,节水滴灌,立体种植模式,实现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肥水一体化、节水滴灌、无公害生产五位一体,以“三优一高”为目标,树上采枣,林下养鸡,林间种瓜。既为山区群众后续产业发展找到了出路,也为贫瘠的中部干旱带改善生态环境找到了方向,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目标。
图说:枸杞干货拣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