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石拐区:生态立区 走美丽与发展双赢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 2015-12-15 14:14:13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二、生态情况
石拐区总土地面积114.1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01.88万亩,非林地面积12.27万亩。围绕“生态立区”,石拐区不断挖掘生态支撑效应。近年来,累计投资6亿元,在新区、老区、五当召景区等五大重点区域实施了沙源工程、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大青山南坡绿化和自主实施的绿化工程,绿化面积64.48万亩,其中,造林完成27.98万亩,封山育林完成36.5万亩。造林成活率都在90%以上,保存率85%以上,并顺利通过国家和自治区、市的检查验收。经过几年的努力,石拐区森林覆盖率已由1998年的8.9%上升到33%,位居全市第一,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10.1万立方米增加到37.2万立方米,曾多次获得自治区、市级的荣誉表彰,且在2013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的荣誉称号。
图说:《五当召雪景》
三.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1、生态立区——由“黑”到“绿”的顶层设计
认真笃行“生态立区”理念,加快推进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抗旱植物筛选试验基地建设,积极与包头市、自治区发改委对接,打造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严格按照《石拐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全面实施围封禁牧,积极推广舍饲圈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推进重点区域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35%。强化地质灾害恢复治理,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激活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煤田火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城区防洪建设等工程,再造石拐秀美山川。
近年来,石拐区累计投资1.2亿元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完成治理面积10.2平方公里;2015年投资2亿元,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抗旱植物筛选试验,试种苗木209种,抢救保护白桦林、千年古松等原始森林资源,建设“菩提园、丁香谷、樱桃湾、刺梅沟”等多彩通道,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提供技术支持,生态创新作用凸显,构建了“美化、香化、彩化、文化”的四化人文生态系统。目前,石拐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原来的107万亩降低到76万亩,土壤侵蚀模数由项目实施前的4500吨/公里下降到3840吨/公里,年流失表土由1.64厘米下降到1.42厘米,预计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
图说:《秋染五当召》
2、优化结构——绿色经济的整体转变
石拐区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目标,努力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进生态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不断壮大。
目前,石拐区正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牧业,依托古顺园、凯隆等食品龙头企业,建立政府搭桥、农牧民生产、企业收购的订单式生产合作模式。引导农牧民顺应禁牧政策导向,加大转产力度,培育各类经济林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多元化增收。
围绕五当召旅游景区创“5A”和“一带一路”文化传承,石拐区“软硬兼施、内外兼修”全面提升五当召风景旅游区硬实力和软环境。按照投资20.4亿元、保护开发“一区、两点、三环、四线”22平方公里的《五当召风景旅游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总体规划》,2015年,五当召风景旅游区完成投资2.5亿元,重点实施19项硬件工程和10项软件工程以及管理运营、申报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等保障工程。同时,石拐区还将大批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房屋,以及反映煤炭开采、工业生产的废弃矿井利用起来,目前正与中国影视集团共同谋划打造影视基地,力争将“百年煤城”重塑为年代剧的拍摄基地。
图说:石拐生态-格尔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