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县: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2015-11-25 15:53:00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2015年,木垒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将旅游文化、清洁能源、有机农产品和畜产品等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作为强县产业重点培育。结合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建设“文化城、旅游城、生态城”,抢抓昌吉州举全州之力帮扶木垒和对口援疆的大好机遇,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推进“三化”建设转型发展。

图说:木垒县城夜景

农牧业现代化转型发展

木垒县立足“绿色、生态、有机”优势发展现代农牧业:各乡镇以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建立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农牧民走向市场的空间,挖掘农牧民增收的潜力。新户乡依托新奇农新型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在4000亩以上,由合作社先支付农户300元/亩的订金,根据农作物产量效益情况给农民再进行二次分配。白杨河乡金域农牧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将农户2400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并选派种植能手种植,从而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目的,该合作社在阜康帮扶资金的支持下,建起了千头肉牛繁育基地,购进品种西门塔尔牛300余头。合作社实行入股分红,入股资金最少3000元,期限最少一年,入10000元年底可分红2000元,牲畜入股折合人民币计算,退股时只退现金。东城镇的上游公社鹰嘴豆深加工合作社,有香酥鹰嘴豆、桃酥、鹰嘴豆馕、鹰嘴豆生粉等系列产品,在传统批发销售的基础上,还通过阿里巴巴购物网进行销售。

图说:乌孜别克族乡牧民定居点

今年,以农牧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巩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成果为目标,借助昌吉州帮扶政策和“访惠聚”工作的开展,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和帮扶资金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投入,引导农牧民由一产向以旅游为主的三产转移,创新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旅游农业。以有机小麦、玉米、有机鹰嘴豆、土豆为主,创建农作物高产田20万亩、国家级万亩示范片4个。预计投入涉农项目资金2亿元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将新增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扶持天山奇豆、三得利、鹰哥、哈萨克建筑公司、打馕协会等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2014年初,木垒县大石头乡成立巾帼打馕协会,有40多个打馕专业户,协会分别在县城、大石头乡设立了三个专卖店,把自家打的油馕成功打入了木垒各市场,许多协会成员把自家的草场和牲畜流转给合作社,全身心投入到打馕工作上,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畜牧业方面,加快草畜联营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全面启动畜牧业科技产业园,做大做强做优有机牛羊肉生产基地,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

图说:金冠畜牧养殖合作社

2013年是木垒县“牧区棚圈建设年”,借助昌吉州帮扶政策,以12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为突破,加大对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牧区大规模搞棚圈建设,对每个标准化养殖小区补助45万元,对散户棚圈每座补助3000元,引导牧民出资出力投身棚圈建设。当年,27座3000㎡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拔地而起,1000座110㎡以上的养殖暖圈覆盖牧区,木垒县应急饲草料储备中心建成,一批饲草料储备合作社成立,结束了上千年传统的四季转场游牧生产方式,避免了转场的劳顿颠簸、牲畜伤亡,节省的人力还可利用冬闲干家务和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这年冬季,木垒县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广大牧民都没有再转场,木垒县12万只牧区牲畜全部在家门口过冬,牧民收入并没有减少。

贾景亮,木垒县人,看到昌吉州举全州之力帮扶木垒和木垒县发展百万只肉羊产业的大好前景,于2013年回乡创业。在木垒县成立金冠畜牧养殖合作社,计划总投资1.7亿元,在木垒县雀仁乡打造全国一流水平的肉羊良繁基地。目前,已建成2万只肉羊(包括农牧民入托)养殖规模的合作社,辐射木垒县2个乡镇,解决当地农牧民就业70多人,每人月工资达到3000元以上。金冠畜牧养殖合作社俨然成了木垒畜牧养殖的“领头羊”,带动全县牧区新成立20个畜牧养殖和草畜联营合作社,成为带动牧区经济的主力军。现在,一部分牧民直接将羊托给了合作社管理,不仅每只羊每年可分红200元,还将劳动力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2014年,木垒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8%;农牧民人均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到4292元,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35.8%。

劳动力转移增收成新亮点

近年来,木垒县通过牧民定居工程实施,使一部分牧民逐渐“定”了下来,但许多牧民仍以从事粗放的畜牧养殖业为主,增收渠道单一。如何增加牧区群众收入,是摆在木垒县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图说:鸣沙山旅人如织

木垒县委指出:把农牧民从有限的草场和土地上解放出来,全力向二、三产转移,是增加收入最有效的方式,这第一步就是转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

木垒县白杨河乡西泉村是一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是木垒县县委书记王志华的一个联系点。2011年,这个村的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5500元。西泉村党支部书记贺明荣:“2012年昌吉州帮扶政策启动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转变农牧民思想观念,成立草畜联营合作社,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二是培育了哈萨克牧民建筑队、民族刺绣队,促进劳动力转移增收;三是利用木鄯公路开通,在南部山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畜牧业就地转化。2014年,全村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1057元”。

图说:刺绣产业园游客如织

西泉村哈萨克建筑队工人哈力木说:“我从2012年3月份参加哈萨克建筑队,参加了40天培训,拿到了证书,现在一天能赚200元钱,一年工作6个月,收入3万元以上,我们建筑队现在已经有60多人。以前觉得我们哈萨克人只会放羊,现在通过学习培训,能干很多事,过上了富足的幸福生活。”

木垒县博斯坦乡博斯坦村是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收入以畜牧养殖为主。2014年,在住村工作组的协调下,把驾驶技术培训办到了村一级,使60多名牧民陆续拿到驾照。博斯坦村村民热合木说:“今年政策好,每天喂完牛羊去村上练车,半年就拿到了驾照,现在我跑小客运,一个月能挣3000块,比以前好多了。”

吾古力汗是博斯坦乡的一个维吾尔族家庭主妇,心灵手巧,会刺绣、缝纫。2012年,靠昌吉市的帮扶,木垒县博斯坦乡修建了一座800平方米的刺绣大厅,成立了刺绣合作社。从此,吾古力汗每天都到刺绣合作社去上班,靠自己精湛的技术,每个月收入可达2500元。如今,在博斯坦乡刺绣大厅里,每天都有100多名各族妇女在刺绣,月平均工资达到1500元以上。

图说:游客纷纷购旅游纪念品

2012年以来,木垒县在牧区富余劳动力思想引导、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平台搭建上做大文章,陆续成立了“农牧民运输队”、“女子务工队”、“哈萨克建筑公司”、“哈萨克刺绣队”、“社区家政服务队”等15个优秀劳务转移品牌,不断拓宽就业渠道。2014年,木垒县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19141人(次),实现转移创收1.98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中,劳务收入达到2180元,占到了农牧民人均收入的18.2%。

近两年,木垒县大规模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年内计划实现1200人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1.89万人次,实现转移创收1.96亿元。

新型工业化转型发展

面对加快发展的压力,木垒县委头脑清醒:淘汰落后产能,坚守环保红线,所有园区,必须配套环保设施;新上项目,必须符合产业调整要求;有重金属污染的化工项目,坚决不上;不再新上火电机组。近3年,木垒关停了6个蓝炭厂,直接的经济“损失”是每年近5000万元的财政收入。然而,木垒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却为“绿色经济”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风光电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以风光电为主的25个工交能源类项目完成投资29.7亿元,占完成投资的72%,其中风光电项目投资占比达到56%,清洁能源产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图说:木垒县风力发电基地

“今后,木垒生态功能区70公里以内将不再设置新的矿权,同时,我们将加大既有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常务副县长刘强说,对于木垒的优势矿产业,木垒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一支笔”审批制度,至今没有新批一个矿;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资源开发的环境监测和生态恢复,确保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2015年,立足清洁能源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化,通过国家项目支持,投入交通项目资金2.8亿元,投入民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00万元,提升园区承载力;推进风光电产业发展,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推动630万千瓦风电、150万千瓦光电基地尽快纳入国家规划,推进准东“疆电外送”配套新能源风电项目,争取年内形成1000万千瓦以上风光电装机容量规模;以风电资源换项目,争取新华能、上海通川、金风科技等风电装备制造项目落地开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主动作为,谋划新的增长点,加大石材、石油、石灰石等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煤电煤化工、民族刺绣、优质农产品、花卉加工出口基地;加快哈萨克族刺绣文化产业园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转型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宜居功能,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依托照壁山、龙王庙水库、木垒河等山水脉络,保护、利用和打造好城市周边农田、林网、绿地、水系,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将木垒打造成一座山青、水秀、街绿、城美的生态新城。按照“一街一景”要求,完成两纵三横框架道路绿化、亮化和相关人行道铺设,构建内通外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守静园、木垒河景观带、照壁山徒步公园、养老产业园等城市景观和功能区建设为切入点,在城市建设中融入现代元素,提升木垒的文化内涵、外在气质和魄力品味。把以人为本体现在城市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让群众生活的更舒适。

图说:木垒县庆60年活动现场

2014年,廉租房、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城市道路、人民公园等23个惠及民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新型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升,守静园、照壁山生态园、木垒河景观带等一批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的项目建成投用。

2015年,加快构建“一主(县城)、三副(西吉尔、雀仁和老大石头)、三轴(中部县城由南向北延伸的产业整合轴、东部村镇聚合轴以及西部村镇聚合轴)、一基地(风光电基地)”的城镇空间结构,加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围绕“景城合一”建设目标,民生建设投资1.32亿元,实施县城供排水改扩建二期、500户天然气入户、木垒河景观带等项目建设。预投资4.07亿元,用于建设安居富民房和各类保障性住房工4560套;整合美丽乡村、特色乡镇等项目资金,投资2850万元,抓好1个特色乡镇(西吉尔镇)、2个中心村(白杨河乡西泉村、照壁山乡城关村)和2个扶贫开发村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

“旅游城”的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是木垒县面临严峻复杂发展形势、农牧民增收渠道日趋狭窄等多重压力下,做出的主动转型决策,这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由木垒县自然资源禀赋决定的。经过几年打造,木垒县旅游业发展优势突现为“四个好”:北部鸣沙山·胡杨林、南部天山、沿山丘陵地带的旱田大景观和传统古村落都是独具特色、难得一见的好景观;是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县内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族乡,民族民俗文化相对保留完整,是体验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族风情的好去处;这里年平均气温6度,冬暖夏凉,一年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气300天以上,高速公路开通离乌鲁木齐不到3小时车程,加上有机的农副产品,是天山北坡养生养心的好地方;木垒地处丝绸之路新北道,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图说:文化旅游吸引游客

围绕这些优势,2014年,木垒县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推进年”,高起点编制完成木垒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与策划,拿出1000万元投向旅游业,相继建成游客服务中心、陨石博物馆、照壁山生态园、平顶山万亩旱田摄影基地等景区(点),鸣沙山景区批准为国家沙漠公园,7个村被建设部、文化部命名为古村落,形成了“一乡一品,一乡多品”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围绕“木垒河” 文化品牌打造,将“和”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全年实现接待游客88.58万人次,同比增长22.6%,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52.5%。

2015年,木垒县继续实施“旅游发展推进年”,围绕建设“文化城、旅游城、生态城”目标,推进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一是抓好旅游重点项目实施,以创建景城合一的自治区4A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打造玫瑰花小镇、玫瑰花影视拍摄基地、照壁山开放型景区、滑雪场、国家沙漠公园、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为中心的西域民俗村寨。保护开发7个传统古村落项目,开发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乡村旅游产品,建设旅游名镇名村,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以哈萨克餐饮和小吃为主,规划建设奶茶一条街。依托环游天山木垒游客集散中心,建成新疆最大的自驾游基地。

图说:木垒县守静园

“生态城”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木垒放大生态优势,深入实施《木垒生态建设综合规划》,编制完成造林绿化工程规划,植树造林12万亩,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保证发展速度不减,守牢生态屏障不退。这是木垒人的“两条底线”。

“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木垒这几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木垒县委透着自信,木垒将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

生态是木垒的立县之本,发展之命脉,注重生态保护,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增强旅游业长远竞争力的基础,将生态发展理念贯穿于一二三产业发展之中。开展蓝天行动计划,万元GDP能耗下降2.1%以上。投资1770万元,完成天然气入户、区域高效供热、重点行业提标治理、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整治和南部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植树造林任务2.3万亩,在照壁山栽植3000亩玫瑰花,重点完成公路绿化和北部荒漠区治沙造林,做好330万亩禁牧、1517万亩草畜平衡草原管护。动员各族群众见缝插绿、植树造林,让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成为木垒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让木垒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图说:欢歌热舞

木垒县的网友在微信圈转发着这样一首“净土”的散文,反映了木垒县居民的幸福指数和对家乡的热爱:烟霾离我们有多远?从乌鲁木齐出发,铅灰色的尘霾像一个巨大的帽子,俯压在我们的头顶。似乎心脏也被包裹了一层浓霾,让人的情绪有着不可言状却又清晰的压抑。那污浊的空气像苟芊了的汤汁,吸进鼻腔又传输到肺里。让人的呼吸难以通畅而憋懑费力。
  当快到米泉的时候,荫霾更严重了。即使已是出太阳的时间了,而所有的行车不得不打开雾灯,提醒后车保持安全距离。在去往阜康的路上,高速两旁已不见当年沉寂的戈壁。早已被电厂,焦化厂打扮的灯火辉煌。一个个巨大高颂的烟囱直插云霄。它们就是传说中的妖怪吧,你看那喷涌而出的滚滚浓烟。面目狰狞,张牙舞爪的在天空中变换着形态。好像要把我们都吞噬进它那黑暗恐怖的阴影里去。空气更加刺鼻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霾中突围。终于在到达吉木萨尔时,隐隐约约的阳光可以看见了。天空渐渐高了起来。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没有了烟霾的阻挡。车子变得格外轻快了。
  一过奇台,天空依稀的蓝了。路旁的树枝也干净挺拔,雪白的耀眼。偶尔看到白云下自由翻转的白鸽。包裹那心脏的烟霾瞬间褪去了。

图说:平顶山旱田

  过了双涝坝收费站,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蔚蓝的天空深邃高远,阳光清澈的如同透明洁净的水。虽然是在冬天那淡淡的阳光的味道会使我们神清气爽,阴郁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这就是木垒。这是一方净土。木垒也是边远落后的代名词。我愿她永远这样落后下去。不要让世俗的繁华淹没了她原始的美。不要让进步的烟霾濡染了她端凝、纯粹、安静的明眸。我们贫瘠的精神,需要在这一方净土里成长。木垒,夏日的草原花香。木垒,冬日的皑皑白雪。有谁不会向往?

“文化城”文化引领旅游产业

深入挖掘木垒多样化的文化资源,把文化作为灵魂渗透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增强旅游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打响三大文化品牌:打响新疆半坡农耕文化品牌,做好四道沟遗址、万亩旱田申遗、古村落年俗文化和流水席文化申遗工作。借助刘亮程工作室和文化名人,大力挖掘古村落文化,创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各方木垒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完成“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的创立与颁奖。

打响“和文化”品牌,以和好街、木垒河广场、守静园、黑走马杂志、和美居广场为载体,大力倡导人心和善、家庭和睦、民族和好、社会和谐、天人和合的“和文化”理念。

打响地域文化品牌,以赛马场、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草原小英雄努尔古丽、骨雕厂、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民族村寨为载体,重点打造一台文艺节目,开发一批旅游纪念品,形成几个特色景观,让木垒成为体验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族风情的胜地。

图说:木垒县光伏发电基地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族乡,近年来不断打造“民族风情乡”招牌,带动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哈黑达是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牧民,靠政府支持,在家门口搞起了养殖和牧家乐,实现了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2014年赚了7万元。现在,在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像哈黑达这样的牧家乐共有48家,全乡年接待5万人次,仅旅游业为牧民增收400元以上。

木垒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吸引了大批疆内外游客到木垒观光旅游。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这样描述木垒:“木垒是一个可以放牧灵魂的地方”。

木垒县英格堡乡虽没有大漠胡杨、险峻奇峰,却有世代出才子的“菜籽沟”。今年,刘亮程把工作室搬到了菜籽沟,在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实施古村落保护项目,建起了木垒书院,完成了128户拔廊房改造,建成了文化气息浓厚的艺术家村落,一批疆内外文学、书画名家陆续入住。如今,木垒县农牧家乐达到124家,宾馆达27家。

将文化作为产业如何物化,打造文化产品成为木垒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抓手,除了胡杨绣、民族刺绣、手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外,木垒县还与商家合作,开发户外用品将木垒的胡杨林、南部山区景观等特色景点印制成旅游商品,将歌曲《胡杨新娘》、《回望木垒》制作成音乐盒等形式,将木垒县文化旅游产品在丝绸之路上延伸。

木垒县委指出: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实现一产向三产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现实选择,作为增加就业、富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木垒县城,带动旅游业大发展。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