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中国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陈淮:最大的创新是遵从客观规律

发布时间: 2015-11-25 15:22:17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中国社科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陈淮为2015城市中国创新峰会做主题演讲

谢谢大家,参加今天的盛会我很高兴,我尽可能讲的简短一些,但是讲的短不等于今天的会不重要。我们讨论的是对中华民族、我们的社会、国家、历史富有极大责任的议题,我们正在把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完成完成,我们正在把依赖于人力蓄力为主、手工工具、手工劳动,男耕女织,自产经济、自给自足立足于农业体系转变到立足于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上来,我们讨论的不仅是城市的建设发展而且是创新的城市发展,但是我今天想说的主题是创新不等于主观想象、美好规划,要遵从客观规律,遵从客观规律才是最大的创新,而且是根本的创新。我们中国得承认我们是立足于农耕文明、小农经济这样一个基础上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农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天生对分工、市场、竞争、风险、规则这些排斥,而这些是城市丝毫不能离的一个重要基础。

我们曾经走过了很长的发展模式、道路,以北京为例,我们曾经要把北京市建成三座共产主义大厦,共同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后来说共产主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什么样?建了三座共产主义大厦,一座在东直门,前几年修地铁拆了,还有一座在白塔寺,还有一个福绥境还在。选了174户最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人家住进去,共产主义大厦什么样呢?我们理想的共产主义城市什么样呢?家家户户没厨房。为什么共产主义就不要厨房呢?共产主义的特点就是吃饭不要钱,满大街是饭店,推门就进,吃完就走。我们曾经对城市立足于这样的主观的、美好的但不切实际的想象中,我们曾经寄托北京从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多少文物古迹、历史庙宇,居民院、四合院这些宝贵的物质财富城市遗产改造成街道企业,差不多是处处点火村村冒烟了,结果我们得多还是失多?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提出退二进三,退出二产进入三产,退三进四,退出三环进入四环,现在看这离北京实际的发展相距多少遥远和缺乏远见,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不要说摊大饼似的,刚才说的拥堵问题,拥堵问题全世界超大特大城市都有,但北京市的拥堵和我们的短视密切相连,我们建望京小区、西三旗小区、回龙观小区的时候不知道将来老百姓买得起车,根本就没设计有私家车了会怎么样,更不要说百分之百或80%的家庭有私家车,所以,没有高速公路出口也没有停车场。我们说,创新城市不是一个凭主观想象建设城市的过程,遵从客观规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2   3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