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印象张掖

发布时间: 2015-10-30 13:58:06   |  来源: 联盟中国   |   作者:郭旭帆   |  责任编辑: 君君

 

采访团到达张掖

采访团到达张掖

“绿荫丛外麦毵毵,竞见芦花水一湾。若非祁连山头雪,错将甘州当江南。”它就是被人们称为“塞上江南”的古丝绸之路重镇——张掖。

说起张掖,不得不提起汉武帝。西汉时期,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随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设张掖郡。此后,开始了大规模徙民垦殖,戍兵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通和繁荣。

张掖湿地

张掖湿地

“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张掖,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闪耀的明星。

无水就是荒漠,有水才有绿洲。作为荒漠中一抹绿,张掖与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相依相伴。虽然地处黑河中游,张掖仍属温带干旱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水资源严重短缺。

黑河大桥

黑河大桥

水能创造一切,水也能改变一切。2003年,作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128万张掖人民开始了“永葆水脉”的艰辛求索。

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性任务来抓,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以打造宜居宜游为目标的水生态治理项目,全面建设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初步建立以农业水价改革为保障的现代水权制度,形成了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关键的公众参与机制,城市节水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为以恢复下游生态为目标的黑河调水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掖市夜景

张掖市夜景

如今的张掖,已走出了一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甘州不干水池塘,半城芦苇半城塔。“一城山光,古刹遍地”的丝路明珠已在水脉的润泽下重绽昔日光华。

文/记者 郭旭帆 图/温红建 朱鹏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