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老主任的梦想和新农商的探索
发布时间: 2015-10-21 10:23:08 | 来源: 黄河报 | | 责任编辑: 君君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谚语曾这样书写宁夏平原。这里土地平坦,面积广阔,但多年平均降水量仅有289毫米,只能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灌溉,历经2000多年,“塞上江南”如今仍因其丰富的农业物产而闻名华夏。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用占全区二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区四分之三的粮食。但是,曾经的宁夏自流灌区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0.37左右,远低于全国的0.48;亩均灌溉毛用水量922立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8%。从2005年开始,宁夏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区)为单位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农业节水成为引黄灌区的重点。来到宁夏,采访团最想看到的就是这古老平原之上的农业节水新特点。于是在10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贺兰县,观摩这里的高效节水项目。
兰光村:从“烂光村”到“明星村”
从银川出发,经过一小时车程,我们看到了一片正在建设的新楼房,这就是贺兰县最先开始建设高效节水滴管技术的兰光村。贺兰县水务局副局长闻国焘说,这是该村2013年开始建设的新村,预计明年6月可以让村民都住上新楼房。下车后,一个穿着朴素的老人接待了采访团。他是兰光村的村主任杨学文,从1985到2015年,从31岁到61岁,从改革开放初到新世纪,他见证了这个村子30年的兴衰史。
兰光村位于贺兰县东北部,是―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纯回民村。全村共574户2300人,有耕地7850亩。2007年前,该村是全县典型的“村民无副业、集体无产业、全村无企业”的“空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镇倒数第一。因为他们正好处于唐徕渠系太子渠和惠农渠系兰光渠稍段,两大渠的水到这儿都比较少,“淌水难”一直是制约兰光村发展的瓶颈。
2007年以来,兰光村抓住产业引领发展这条主线,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逐步将全村土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经营管理,形成了“支部+合作社+社+基地+农户”的兰光模式。这种模式为节水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从2011年开始,该村率先建设高效节水滴灌3000多亩,分别用于种植西瓜、西红柿、辣椒等经济作物。该工程总投资352.24万元,是贺兰县水务局实施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补助项目。
项目区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更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老支书将其形象地概括为“三节约、两提高、一提前”。所谓“三节约”是指:节水,实施膜下滴灌后,作物生长期内亩均用水为30立方米,节水245立方米;省工,种植工序由之前的6道工序变为现在的3道,作物除草田间管理等用工都大幅度减少,亩均节约用工资金390元;节药节肥,膜下滴灌实现了水肥-体化,亩均节省化肥农药费用65元。所谓“两提高”是指:用水效率提高,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2提高到0.9以上;作物产量提高,种植西瓜和西红柿亩均增产750千克和1000千克。所谓“一提前”是指:与传统灌溉相比,瓜菜上市时间提前7~10日,更容易抢占市场,同时满足市场需求。
杨学文说,以前的兰光村就是个“烂光村”,他30多年里天天想着让自己的村子成为一个“明星村“,能得到所有人的赞扬。如今,他的这个梦想终于因为节水而得以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930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10万元。
避风险:兰星村的新农商
离开兰光村的路上,记者在路旁见到了该村的女强人--农业大户马金香。她家反包了村里的60个大棚,由她一个人照看,雇佣劳动力、种收买卖都是她一个人说了算。如今,一个大棚的年收入约2000~3000元。“每年的收入随着蔬菜价格的不同会有波动,去年价格比较低,收入就比较少。今年蔬菜价格上来了,收入就很可观。现在种植的作物有西红柿、辣椒、黄瓜、甘蓝等,今年黄瓜最赚钱。”她掰着手指头跟记者算起了效益账。但是,种植经济作物还是要面临很大的风险,单一的农户很难承受这样的风险。
在兰光村的邻村兰星村,访者采访了该村的村主任,也是这个村最大的农业承包户--马光杰。在国家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支持下,马光杰于2012年在立岗镇兰星村承包流转土地2800亩,种植小麦、水稻,并培育稻田养蟹、养鱼项目,但之前的种植收益都未达到预期效果。2012年,在贺兰县水务局的支持下,他在自己承包的500亩土地上实施滴灌技术,很快就收获了惊喜。2013年,他的露地蔬菜收入过百万,年用工量320人,增加农民收入200万元。目前,马光杰已经在1300亩土地上推广滴灌技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毫米的毛管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使水的利用率可达95%。这样,每亩地节省水费50元左右,1300亩地可节省资金6.5万元。同时,滴灌技术还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达到精准施肥施药的效果,在节省化肥施用量的同时可节省劳力投入,每亩地又能节约人工施肥费用50元左右。使用滴灌技术的田地,杂草也明显减少,年均可减少人工除草费20万元。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使用滴灌技术的蔬菜,茎叶生命力强,生长周期长。
“没有滴灌技术,蔬菜种植就难以发展。农业集体化经营担有很大风险,投入高,收入不一定就大。农产品市场价格稍微波动,就会影响到整个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滴灌可以说是解决了我们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马光杰说,干这个工作要有“商业的头脑,农民的干劲”,既要充分考察市场,又要能够坚持下去。
在年度种植结束后,马光杰会到外地考察。目前,他已经去过山东寿光、云南元谋等地调查学习。2015年,马光杰从元谋请来一位种植经验长达20年的农民专家,全程指导兰星村创建绿色番茄安全生产模式。8月,他又在云南元谋县和玉溪县流转土地500亩,种植露地番茄,目的是加强南北结合,引导两地农民交叉学习种植经验,同时利用季节差创造效益,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贺兰县水务局副局长闻国焘说:“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真是一个具有风险的市场投资产业,我到现在才认识到他们也已经是商人了,是新形势下的‘农商’。”下一步,贺兰县将继续结合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广更多的高效节水技术,为古老的河套平原农业发展添加新的活力。
黄河报记者 岳林锟 图/温红建 朱鹏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