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手机版  |  桌面下载  |  邮箱登陆  |  论坛注册  |  站点导航定制
 

60年发展路 一甲子油地情
——中国石油在疆发展社会责任概况

发布时间: 2015-08-25 13:20:35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沈晔

 

60年来,克拉玛依、库尔勒、独山子……一座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在新疆大地上拔地而起,石油和天然气不仅为中国腾飞源源不断地注入能量,也是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动力之源。

8月25日,在“央企责任——中国石油在新疆”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石油集团新闻发言人、思想政治工作部总经理曲广学说,中国石油始终坚持在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处理好石油与地方发展、石油与百姓民生、石油与地方企业、石油与民族团结、石油与生态环境等“五个关系”,探索形成了企地和谐发展的多种模式。

“开发一个油田、造福一方百姓;建设一项工程、改善一地民生。”曲广学说,中国石油还将继续把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新疆各族群众。

因油而兴 油地融合

60年前,一口油井,几栋干打垒房屋,构成了早期克拉玛依石油城的雏形。随着一个个现代化大油气田的崛起,克拉玛依市一年一变样,如今已成为安居乐业的宜人城市。

目前克拉玛依市已建成具备1300多万吨油气生产能力、1600万吨炼油加工能力和122万吨乙烯生产能力的石油石化基地,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战略中,具有明显的区位和工业基础优势。

巴州因石油而兴。在塔里木石油会战过程中,只要地方能干的,一定安排和支持地方干。凡勘探开发需要的各种物资,只要当地能生产供应的尽量在当地采购;凡新疆本地能生产的不到区外采购,南疆地区有的不到北疆地区采购。

今后,中国石油将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石油与地方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专业技术方面,“依靠行业主力”,在生活后勤方面,“依托社会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坚持与地方“统筹规划”,努力追求石油与地方的“共同发展”。

混改试点 合作新疆

近几年,作为我国混改的重要试点领域,油气领域颇受关注。中国石油在疆企业上下游双双发力,拓展油气资源在新疆就地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为新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红山油田是中国石油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资合作开发油气资源的第一块“试验田”。2012年9月,随着红山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克拉玛依注册成立,石油、地方、兵团三方携手创造了共同出资合作勘探、开发、销售油气资源的历史。

目前,“企地兵”从油气勘探开发合作,已拓展到加油站、炼油化工、制造加工、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2015年1月,新疆销售公司更换营业执照为“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并正在与意向单位对接洽谈合资合作;7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国石油重点推进的合资合作项目——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运营,进一步促进新疆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增加新疆地方税收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疆,中国石油的合资合作对象多元,既有其他央企,也有地方国企和民企,打破了地域、行业界限;既有绝对控股,也有相对控股、参股,股权结构多样化,合资合作呈现出更加开放、融合的态势。

惠民暖人 情谊深厚

中国石油在新疆各项业务发展的同时,也熔铸了企业与地方百姓的深情厚谊。

在伊宁市到尼勒克县的公路旁,有一座石油渠纪念碑,碑体的基座上有这样的记述:乌拉斯台石油渠是由中国石油捐资240万元现金与地方共同建设。乌拉斯台全村有耕地面积近万亩,1997年以前,由于没有灌溉设施,基本上全为旱地。作为一个农业乡,解决了水的问题就是解决了根本问题。哈拉托别乡共有27000亩耕地,如今全为保灌的水浇地。有了水,就可以大胆调整农业结构,放心种植经济作物。

几十年来,在天山南北,中国石油还修建了无数的交通要道。无论长达522公里的沙漠公路,还是只有几公里、十几公路的县乡道路,都倾注着中国石油对地方和民众的关怀。

新疆的灾情从来都牵动着石油人的心。2009年12月,素有中国“冷极之地”的新疆阿勒泰地区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平均积雪厚达90厘米,山区积雪更是达到2米多深。

中国石油驻疆企业干部员工在积极为灾区捐款的同时,又派出数支抗雪救援队赶赴灾区,打通道路,救助灾民。在短短的8天内打通盘山路220公里,铁热克提乡白巴哈村图瓦人欢呼雀跃,献上了珍贵的蓝色哈达。

十年定点扶贫。中国石油在新疆6个县,援建382个民生项目,造福当地民众。

民族团结 凝聚人心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中国石油每一个在疆企业都由多民族员工组成,少数民族员工分布在公司的生产、管理、技术、操作等各个岗位,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高素质少数民族技能人才、少数民族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和技术骨干,占到了新疆油田公司少数民族员工总数的46%。

60年前,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原新疆石油管理局1219青年钻井队在准噶尔盆地戈壁荒漠打出第一口井,由此拉开开发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大幕。2009年,新疆油田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的员工肉孜麦麦提•巴克,出生在南疆农村,来新疆油田之前,一句汉话也不会说,经过努力学习,不仅取得了汉语等级考试八级证书,还自办技术网站,并成为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

为确保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从2014年起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中国石油在疆企业迅速行动。截至2015年7月,已有10家驻疆企业近200名石油干部住进村、扎下根,与各族群众同劳作、唠家常、解难题,和乡村干部一起出主意、惠民生、谋发展,步步真情走进“最远一家人”,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绿色石油 大美天山

越是环境恶劣的地方,人们对环境越是充满期许。中国石油在新疆的发展一直秉承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为新疆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努力。

油城克拉玛依曾经是个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漠,伴随着石油开发,经过60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妩媚千姿,风情万种的西部江南。

在克拉玛依市,共产党员有先锋林,共青团员有青年林,军地有共建林,家庭有惜缘林,少年儿童有希望林,普通百姓有防护林。市外,还有10万亩碳汇林基地,难得的满眼绿色成为戈壁上民众周末必去之处。

塔里木油田公司为实现“开发一区块,建成一绿洲”的承诺,先后投巨资在前线各作业区建成绿化面积2万余亩。经过10余年的“绿色”攻关,建设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种植红柳、梭梭、沙拐枣等防沙固沙植物,形成了全长466公里的沙漠“绿色走廊”。

石油人爱胡杨,石油人的品格像胡杨。为减少胡杨林砍伐,保护生态环境,在疆企业多次增加费用进行工程选线和设计变更。在三塘湖盆地勘探开发中,吐哈油田为保护好伊吾县淖毛湖地区的1万余亩胡杨林,宁愿让油井挪窝、油路绕道、油站瘦身,也不损毁一棵胡杨树。

“气化南疆”工程结束了南疆五地州结束了伐薪烧火的历史,此前,每年烧掉的林木达几十万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浮尘频发。

乌鲁木齐市也曾是典型的燃煤重污染城市。“煤改气”项目的实施,使天然气在乌鲁木齐一次能源消费所占比重超过70%,大幅减少了环境污染,全市450多万人从中受益。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