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油地情
发布时间: 2015-08-25 09:15:12 | 来源: 中国网 | | 责任编辑: 君君
奉献能源,创造和谐。是中国石油的宗旨。
从人迹罕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到空气稀薄的帕米尔高原,从准噶尔盆地边缘的戈壁、荒漠到风沙肆虐的吐哈盆地,从都市、城镇到边境团场,“宝石花”的身影无处不在。
“宝石花”汇成了辽阔的花海,在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灿然绽放,美丽、热情、充满活力,为戈壁、荒漠带来了现代化的气息……
克拉玛依、独山子、库尔勒……一座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在新疆大地上拔地而起,石油和天然气不仅为中国的腾飞源源不断地注入新能量,也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之源。
作为新疆“一黑一白”(石油和棉花)两大支柱产业之一,几十年来,中国石油作为开发新疆油气资源的主力,积极参与和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建设,既创造了西部油田的一方辉煌,也造福了地方人民,为地方建设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改变。
回望历史,中国石油在新疆前行的每一步,至始至终坚持企地共建,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在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积极向当地企业开放市场,走出了油区油企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之路,带动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同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石油渠”引出幸福水,“石油路”打通致富路,“抗震房”营造安乐窝,“大暖棚”内羊肥牛壮,成为石油人与驻地各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见证。
因油而兴 油地融合
新疆的很多城市都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兴。曾经那里都渺无人烟。
克拉玛依在维吾尔语里有着“黑油”的意思,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60年前,一口油井,几栋干打垒房屋,构成了早期克拉玛依石油城的雏形。随着一个个现代化大油气田的崛起,克拉玛依市一年一变样、五年大变样、十年变大样。到今天,克拉玛依已成为安居乐业的宜人城市。
目前,目前,克拉玛依市已建成具备1300多万吨油气生产能力、1600万吨炼油加工能力和122万吨乙烯生产能力的石油石化基地。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战略中,克拉玛依具有明显的区位和工业基础优势。
巴州因石油而兴。中国石油在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只要地方能干的,一定安排和支持地方干。凡勘探开发需要的各种物资,只要当地能生产供应的尽量在当地采购;凡新疆内能生产的不到区外采购;南疆地区有的不到北疆地区采购。
塔里木石油会战时期,钻井所需的各类泥浆助剂、固井水泥、建筑材料,基本都在当地采购,钻探机械设备的维修和零配件,也主要依托巴州和阿克苏地区的机械企业解决。为了帮助这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指挥部主动派出技术人员和通过银行委托贷款形式,提供部分生产准备和流动资金。会战需要的各项生产生活服务,尽可能依托当地社会基础设施和力量,不另起炉灶自成体系。指挥部基地的招待所、医院,钻井、勘探单位的部分生活服务,也都招标由地方专业部门承包,或租用原有的设施。会战所需的大量劳务人员(如基本建设队伍和各种辅助工种人员)也尽可能从当地招考、培训、录用。
吐哈油田的开发亦带动了周边的发展。吐哈油田主要产油区所在的吐鲁番盆地多为沙漠、戈壁、荒滩,素以火洲著称,水资源极度匮乏。油田先后投资10多亿元,节水采油呵护火洲绿地。年节省清水73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昆明湖的蓄水量,可多灌溉农田1.6万亩。
吐哈油田是乌鲁木齐主要气源地之一。每到冬春用气高峰时期,油田关停自用装置用气、限制工业用气,千方百计省出天然气保障居民用气。不算装置停产带来的受益流失,仅是工业用气与民用气价格差价损失,一天就超过50万元。
中石油在新疆的诸多惠民工程,更是石油人的骄傲。
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一条让人惊叹的沙漠公路。在流动的沙漠,任何人类刻意留下的印痕,一场沙暴会使之湮灭,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但是却有一条柏油公路横卧莽莽沙海之上,像一条黑色绸带,两旁是一条长达400余公里的人工绿色走廊。
这是一条穿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公路,全长522公里,是世界筑路史上的创举。当地人民说,这是“幸福之路”,直接缩短了南疆城市和田与首府乌鲁木齐的交通距离500公里。如今,沙漠公路日通行量5000车次,给南疆各地及石油开发节约了大量运输成本。
“气化南疆”工程也是石油服务地方的有力见证。1999年,塔里木油田公司启动“气化南疆”工程,先后投入10多亿元,加快盆地中小气田的开发,建设长输管线,造福当地百姓。1999年,天然气率先进入梨城库尔勒。2004年底,和田河气田与阿克莫木气田相继投产,开始向和田、喀什、克州供气;2008年,英买力气田的天然气进入阿克苏。为了把和田天然气引进洛浦,塔里木油田先后投入7100万元,铺设了33公里长的管道,使洛浦县人民用上了清洁环保的天然气。如今,洛浦县天然气门站外,立着一块2.5米高的功德碑——“辉煌铸就戊子年,油企帮扶气入县;央企风范民领略,柴气换代暖人间。”
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公司已经向南疆五地州依托条件较好的县(市)供气超200亿方,惠及南疆42个县(市)400万各族群众。借着这股“福气”,南疆五地州结束了伐薪烧火的历史,此前,每年烧掉的林木达几十万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浮尘频发。如今,锅炉、出租车、公交车和机关用车正在逐步改用天然气,天然气发电也成为现实。
塔里木油田公司泽普石化厂与和田河气田建设工程、阿克莫木气田开发建设工程被南疆各族群众称为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对南疆三地州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疆销售公司在全疆油气保供有力。1967年3 月11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向国家计划委员会请示解决北油南调问题,自此,新疆销售公司承担起保供的重要职责。
公司一千余座加油站分布于16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点多、线长、面广,销售区域和管理难度超过国内其他的公司。天山横亘、昆仑巍峨,戈壁大漠、雪山草原,狂风沙尘、酷暑极寒造就了新疆销售人吃苦耐劳,奉献边疆的品格。
在新疆农牧业地区,保农业就是保命脉。每到新疆大地春耕收获之际,作为全疆农用柴油供应主体企业,新疆销售公司都提早调配车辆,派出上百辆送油罐车,几千个储油大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农机户加油,实现油品不断档不脱销、农民不排队,无距离服务,保障油品供应。
新疆境内公路无法延伸到的村镇和建设工地以及加油站网点无法覆盖的宾馆和酒店周围,活跃着一支中国石油送油车队,人们称之为“宝石花油车”。这些“宝石花油车”为当地油品供应,特别是抢险救灾时期的油品保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部管道公司守护千里管线。在新疆范围内油气管道长度达8860公里,占中国石油油气管道的18%。管道途径地区周边方圆数百公里是不见尽头的戈壁、荒漠和沙丘,在驻守“死亡之海”罗布泊边缘的哈密、鄯善和雅满苏压气站,在每年有5个月为风沙季节的轮南压气站,在全国四大风口之一的中哈原油跨国管道国内第一站阿拉山口原油首站。有一支支“红衫军”,正静静呵护着从脚下穿越而过的油气管道。
混改试点 合作新疆
近几年,作为我国混改的重要试点领域,油气领域颇受关注。中国石油在疆企业上下游双双发力,拓展油气资源在新疆合作开发、就地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为新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越来越多的石油人身份变了。
在新疆,石油单位里越来越多的员工既是石油人也是地方人,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人、兵团人因为合资合作而成为石油人。员工身份融合的背后,走出的是一条石油企业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合资合作之路。
红山油田,是中国石油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资合作开发油气资源的第一块“试验田”。2012年9月,随着红山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克拉玛依注册成立,油田、地方、兵团三方携手创造了共同出资合作开发油气资源的历史。
红山油田开启了“企地兵”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战略合作的先河,对进一步深化各方面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红山油田合作开发面积为100平方公里,储量为4025万吨,年产能84.91万吨,设计开发年限为17年。
中国石油引进国内外资本,早有历史。塔里木石油勘探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0~1954年以中苏合作方式进行的;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1983年中美合作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地震勘探,一直到1989年;第三阶段是塔里木石油会战开始以来的对外合作。1989年至1995年,有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比利时、瑞士、挪威、意大利、日本、苏联等国的78个公司与塔里木开展技术合作或提供技术服务。塔里木对外签订合同307项,总金额近2.2亿美元。塔里木先后与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等合作进行了有关项目的科学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说,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是我国陆上石油对外开放的先行者。正是这种开放的格局,使塔里木油田一直跟踪世界石油勘探开发先进技术,及时引进和消化吸收,促进了石油会战的高水平、高效益。
合作之路越走越宽。10多年来,中国石油在疆企业与地方、兵团的合资合作从加油站起步,已拓展到油气开发、炼油化工、制造加工、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2015年1月,新疆销售公司更换营业执照为“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并正在与意向单位对接洽谈合资合作;7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国石油重点推进的合资合作项目——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运营,预计合资公司每年可为地方贡献税费9.3亿元,比2014年增加一倍,对进一步促进新疆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增加新疆地方税收具有重要意义。
合资合作不仅通过增加利税给地方经济注入活力,而且大量吸纳就业、改善民生。在新疆,油气企业合资合作对象多元,既有央企与地方企业的牵手,也有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打破了地域、行业界限。在这里,既有绝对控股,也有相对控股、参股,股权结构多样化,合资合作呈现出更加开放、融合的态势。
中国石油未来将大力推进与新疆在上中下游业务领域的全面合资合作,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依法合规吸纳地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参股中国石油业务,把合资合作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新疆人民。
惠民暖人 情谊深厚
中国石油在新疆各项业务发展的同时,也熔铸了企业与地方百姓的深情厚谊。
在伊宁市到尼勒克县的公路旁,矗立着(有)一座石油渠纪念碑,碑体的基座上有这样的记载:乌拉斯台石油渠由中国石油捐资240万元与地方共同修建。
乌拉斯台全村有耕地面积近万亩,1997年以前,由于没有灌溉设施,基本上全为旱地。作为一个农业乡,解决了水的问题就是解决了根本问题。哈拉托别乡共有27000亩耕地,如今全为保灌的水浇地。有了水,就可以大胆调整农业结构,放心种植经济作物。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亚通古斯村,同样与石油企业有着深厚的情谊。由于交通不便,1995年的亚通古斯村,村民外出仍旧是靠骑骆驼跋涉,光是到160公里之外的民丰县城,一个来回,就要走8、9天的时间。石油企业的一条柏油路,把村子和18公里外的沙漠公路连在了一起。
亚通古斯人过去不种地,现在种粮食、棉花、苜蓿。仅棉花全村一年至少能收二、三十吨,人均年收入两三千元,比和田农牧民人均收入多三、四倍。村民种的“安迪尔”牌甜瓜,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东南亚。亚通古斯成为和田地区的首富村,古老的村庄开始迈向文明。
几十年来,在天山南北,中国石油修建了无数的路。无论长达522公里的沙漠公路,还是只有几公里、十几公里的县乡道路,都倾注着中国石油对百姓的关怀。
新疆的灾情从来都牵动着石油人的心。2009年底2010年初,新疆北部地区多次遭受雪灾。暴雪肆虐,寒流滚滚。素有中国“冷极之地”的新疆阿勒泰地区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平均积雪厚达90厘米,山区积雪更是达到2米多深。
中国石油驻疆企业干部员工在积极为灾区捐款的同时,又派出数支抗雪救援队赶赴灾区,打通道路,救助灾民。2010年1月26日,运输公司派出3辆大型沙漠推土机,3辆后勤保障运输车,从乌鲁木齐市连夜赶往阿勒泰喀纳斯景区的铁热克提乡及福海县的齐干吉迭乡。
两个乡分别是本地区受灾最严重地区,已一个多月没有通路,牧民面临断粮、断菜的境地。连夜赶到的运输公司救援队,投入推积雪、通道路的战斗。被派往灾区的员工,每天吃咸菜、啃干馕,一天作业达十几个小时,乡间被大雪覆盖的道路在一米米延伸,在历时13天的时间内打通了被大雪封闭的道路178公里。一个半月都没和外界接触的铁热克提乡白巴哈村图瓦人欢呼雀跃,献上了珍贵的蓝色哈达。
民族团结 凝聚人心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中国石油历来有着重视和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优良传统。每一个在疆企业都是多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员工分布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操作等各个岗位,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60年前,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独山子1219青年钻井队在准噶尔盆地戈壁荒漠打出第一口井,由此拉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勘探开发的大幕。2009年,新疆油田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的员工肉孜麦麦提•巴克,出生在南疆农村,来新疆油田之前,一句汉话也不会说,经过努力学习,不仅取得了汉语等级考试八级证书,还自办技术网站,并成为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
像肉孜麦麦提•巴克这样的优秀少数民族员工在新疆油田并不少见。采油女工玛力卡木曾经是个沉默寡言、内向羞涩的姑娘,却在一次安全演讲比赛中,以洪亮的嗓音、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精彩的论述震撼了在场的观众。
他们的同事帕尔哈提看到扎克炉柱塞泵拉杆油封每天漏油3到5公斤,帕尔哈提对柱塞泵液力端的柱塞、拉杆进行加工,把闲置的Q4240泵配件材料换了上去,解决漏油问题,一年节约油料费2万元,另外还节约了材料更换费4万元。帕尔哈提又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和汉族同事一起,自制了双层挡油伞,罩在柱塞泵加油孔上,挡住了飞溅的润滑油,一年节约1.8万元。
像肉孜麦麦提、帕尔哈提这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以及少数民族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和技术骨干,占到了新疆油田公司少数民族员工总数的46%。这些干部和骨干分布在新疆油田公司机关处室、各厂处以及基层站队,成为了加快油田发展、维护油田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民汉结对子成为中国石油在疆企业实现各族干部员工共同进步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特色活动。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油藏流体项目组只有7名少数民族员工,却结出了10对民汉对子。在35名员工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子活动,有的少数民族员工先后结了两个对子。吾尔古丽先是和刘辉结成对子,完成学习计划后,项目组又让她与寇根结成对子。几年下来,她参加完成10多项项目试验及研究工作。而这个项目组的另一对技术对子——吐逊阿依和王莉,则荣获新疆优秀QC成果奖和最佳发明奖。
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民汉对子成就特殊师徒情。韩勇和麦麦提尤努斯•依力在结对子初期,麦麦提尤努斯•依力的年龄已经是50多岁,汉语水平十分有限。为了让麦麦提尤努斯•依力尽快的掌握好汉语,韩勇自己买了《新华字典》教他学习汉字。通过多年的相处,他们俩越来越默契,工作业绩越来越突出。两年内,他们发现和排除各类大小隐患32处,保障了公司生产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不但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也相互关心,互相帮扶。麦麦提尤努斯•依力孩子上大学,生活上有困难,韩勇听说后立即将1000元现金送到了他的家中。每当过“古尔邦”节时,麦麦提尤努斯•依力就盛情地邀请韩勇到家中做客,师徒俨然是一家人。
为确保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从2014年起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简称访惠聚)。中国石油在疆企业迅速行动,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好、作风过硬和责任心强的干部,按照驻地党委统一安排进行住村活动,积极开展工作。
一年多来,广大住村干部背起行囊走基层,下车伊始不问吃住先忙工作,迅速与驻地乡镇党组织取得联系,与村委会进行工作对接,走村入户访贫问苦,用脚丈量民情,用心感受民生,用情凝聚民心。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积极理顺群众情绪,最大限度争取民心、凝聚人心,促进各族群众团结和谐、安居乐业,努力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交办的任务完成好,为新疆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截至2015年7月,已有10家驻疆企业近200名石油干部住进村、扎下根,与各族群众同劳作、唠家常、解难题,和乡村干部一起出主意、惠民生、谋发展,步步真情走进“最远一家人”,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绿色石油 大美新疆
越是环境恶劣的地方,人们对环境越是充满期许。
中国石油在新疆的发展一直秉承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为新疆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努力。
油城克拉玛依曾经是个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漠,伴随着石油开发,经过60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妩媚千姿,风情万种的西部江南。
在克拉玛依市区,北有防风林,南有碳汇林,西有森林公园,东有在建的金龙湖公园,中有世纪公园和南新湿地,初步形成森林围城的景观。每到春秋两季,无论机关干部、企业员工,还是普通市民,纷纷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植树造林、美化家园的行动中来,涌现了共产党员先锋林、共青团员青年林、军地共建林、夫妻惜缘林、家庭亲子林、少年儿童希望林等一批批纪念林。此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还有27万亩自然生态保护区,防沙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有效阻挡了夏季东南干热风对克拉玛依的侵袭。
塔里木油田公司一直高度关注南疆生态环境问题。塔里木油田开发之初,生态环境脆弱,满眼是连绵密布的沙丘,三天两头都是风卷沙飞的天气,夏季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每年的风沙天气多达270多天,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如今,进入位于塔克拉玛干边缘的牙哈凝析气田,如同置身于绿色的海洋,枣树成林,飞鸟鸣唱;位于沙漠腹地的塔中油田,已经建成各种绿地9280亩,野兔、沙鼠、沙狐及白尾地鸦、小沙百灵、黑顶麻雀等多种动物在此安家,一片生机盎然景象。
塔里木油田公司为实现“开发一区块,建成一绿洲”的承诺,先后投巨资在前线各作业区建成绿化面积2万余亩。经过10余年的“绿色”攻关,投资2.18亿元,建设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种植红柳、梭梭、沙拐枣等防沙固沙植物,形成了全长436公里的沙漠“绿色走廊”。在亘古沙漠中形成的这条贯穿南北的“绿色走廊”,对保护塔里木沙漠公路,改善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促进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墨玉县和皮山县交界处的无人区,戈壁茫茫,寸草不生。公路左边看得见昆仑山顶着皑皑的白雪,右边则是塔克拉码沙漠的大沙山。当地人把这里叫做热风口。热风口不但影响人居生活的环境,而且常常危殃及农作物的生长。塔里木油田帮助这里进行3.2万亩生态林工程的建设。将戈壁沙丘开垦为可以浇水的条田,建设水利灌溉涵闸系统,移植红柳、沙拐柳,田埂栽植杨树,田里种植红枣、核桃和杏树,使其成为改善自然生态,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增产增收的一块样板。
石油人像胡杨,石油人爱胡杨。散布在沙海中的胡杨是荒漠绝域里的特殊景观,数百年的粗大胡杨枝杆遒劲。为减少胡杨林砍伐,保护生态环境,在疆数个企业多次增加费用进行工程选线和设计变更。如:吉拉克站集气管线工程施工中,经过5次踏勘选线,工艺上增长管线500m,管道拐了7道弯,最终做到不砍一棵胡杨;管线在塔河穿越工程中,由大开挖优选为定向钻穿越,避免了对塔河岸堤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轮南621井“七挪井位保胡杨”,由原设计直井改打定向井,在原井位基础上费用增加400余万元,最终保护了地表大量的胡杨树;哈得4油田管道建设宁愿多花33万元,也要少砍500棵胡杨;著名的西气东输工程为保护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克其克肖尔布拉克湿地,也增加大量投资使管线拐弯。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蓝天更是人们津津乐道(大家乐谈)之事。乌鲁木齐市曾是典型的燃煤重污染城市,每年采暖期长达半年之久,2011年前,燃煤供热是主要采暖方式,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超过70%,燃煤采暖成为加剧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为全面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2012年2月,乌鲁木齐市启动了燃煤锅炉天然气改造(以下简称“煤改气”)工程,供气需求同比增加70%。
西部管道公司作为乌鲁木齐市天然气外部供应单位,以落实社会责任、保障民生用气为大局,主动推进煤改气项目实施,在提高管道供应能力上,先后实施了5项供气改造工程;在增加城市用气配给上,采取了压工业、保民用、增计划等措施;在保障远期平稳供应上,着手环形管网、多种气源的规划和研究,有力保障了当前及今后乌鲁木齐煤改气、蓝天工程等民生用气需求,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60年来,中国石油在为新疆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事业、文化教育发展、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了多重贡献。履行社会责任,勇挑和谐重担!中国石油所做的,奉献能源,创造和谐,是长远的、深入的、持续的、惠及几代人的光明事业。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