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建立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 2015-01-14 15:37:35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实现诊疗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引导患者有序就医,为患者提供高水平、整体性、连续性医疗服务。朝阳区人均卫生资源相对缺少并且优质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三级医院主要集中在三环以内),区域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与北京市中心城区相比更为突出。自2012年起,朝阳区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一、朝阳区医疗联合体主要做法
(一)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出台指导性文件
按照“政府整体规划,医疗联合探索;顶层设计领先,制度建设伴行;打破隶属关系,统筹辖区资源;实行分级诊疗,引导有序就医”的建设思路,有序推进4个片区及专科医联体建设,构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体系和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功能横向互补体系。先后发布了《关于建立朝阳区医疗机构区域化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的工作意见》《朝阳区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区域医疗联合体片区划分》等文件,明确了医联体的功能定位、组建原则、管理体系等。
(二)加强资源统筹,建立四个片区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
1.中部医联体
2012年11月,率先在全市启动运行了中部医联体(朝阳医院医疗联合体)。以朝阳医院为核心,由武警北京总队医院1所三级医院;朝阳区第二医院、朝阳区中医院2所二级医院;以及六里屯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片区有3100张床位。建立了重点专科对口扶持、绿色通道、远程会诊、业务指导、责任主任、双考核和双评价等七项工作机制。其特点是先行先试,并探索从责任主任、双考核和双评价等体制机制上,由松散型逐渐向紧密型过渡。
2.东部医联体
2013年12月,启动运行了东部医联体(中日友好医院医疗联合体)。以中日友好医院为核心医院,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3所三级医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北京市老年病医院2所二级医院,及奥运村等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片区有3860张床位。其特点是以中医、老年病、康复双向转诊为特色,并且在运行之初就以远程会诊为切入点,建立双向转诊技术支撑。
3.北部医联体
2014年1月,北部医疗联合体(安贞医院医联体)正式启动运行。以安贞医院为核心,包含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华信医院、煤炭总医院3家三级医院,北京藏医院1家二级医院,大屯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北京北亚医院、北京和睦家医院3家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范围覆盖朝阳区北部,总床位数约近3600张。北部医联体一方面开展以心血管疾病治疗为特色、以脑血管疾病康复和健康管理为主的区域合作;另一方面,努力探讨区域内国际化医疗合作,及社会资本办医参与医联体的运作模式。
4.南部医联体
2014年6月,南部医疗联合体(垂杨柳医院医联体)正式启动运行。以垂杨柳医院为牵头医院,包含双桥医院1所二级医院,及王四营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朝阳区南部地区。其特点是医联体中所有单位均为区卫生计生委直属单位,未来将探索发展成以资产为纽带,实行人财物统一调配、利益统筹分配的纵向一体化的紧密型医疗集团。
5.专科医联体
探索建立以医疗技术实力雄厚的专科医院为龙头,以全区范围内的社区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为成员的儿童、肿瘤防治、中医等专科医联体,形成专科对综合的横向补充。儿童医联体于5月9日正式成立,以儿研所为龙头,含中日友好医院等6家二三级医院,及高碑店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研所派儿科专家到社区医院出诊带教,建立导师制培训体系,指导社区医院儿科医疗业务开展。成立区域儿童危重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胎儿)出生缺陷医疗中心,健全网络救治体系,提高区域儿科诊疗水平。肿瘤防治、中医专科医联体正在顶层设计中。
二、朝阳区医联体工作机制和成效
(一)工作机制
1.建立了重点专科对口扶持机制
根据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优势技术和重点学科,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选择部分科室形成一对一对口帮扶关系。如朝阳医院内专科与成员单位的专科结成27个“对子”,中日友好医院与成员单位结成了37个“对子”。结对后,通过建立对口扶持机制,重点扶持,在开展业务上实现互补,提升成员单位业务水平。
2.建立了绿色通道机制
一是建立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疑难、危重症转至核心医院,慢病和康复期患者转至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续治疗和康复。医联体牵头医院均与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预约挂号的合作机制。2014年,核心医院已下转患者1046名,其中门急诊478人,住院568人;成员单位上转患者2103名,其中门急诊1893人,住院210人。 二是开设化验检查直通车。某些成员单位不能进行的检查、化验,如:核磁共振(MR)、CT、病理和一些特殊化验等,均可转至核心医院检查。2014年,核心医院已协助完成56例CT、MRI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166例。
3.建立了远程会诊机制
建立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和心电图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医联体内资源的统一配置、信息共享。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与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PACS远程会诊,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与核心医院心电图的远程会诊,提升了社区影像医师诊断水平,使居民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大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2014年,医联体内PACS会诊1161例,心电图会诊916例。
4.建立了业务指导机制
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垂杨柳医院等核心医院共派出77名专家到社区出诊,2014年全年共诊治患者3.2万人次;医联体内医院接受朝阳、中日医院22名专家来院查房525次,共2192名患者得到专家提供的诊疗方案;核心医院的高年资医师为社区医务人员开设业务培训326次,培训6908人次;68名社区医务人员到朝阳、中日、安贞医院短期进修,学习新技术21项。六里屯和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康复特色,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向神经内科康复特色方向发展。
5.建立了责任主任工作机制
朝阳医院选派7名、中日友好医院选派9名、垂杨柳医院选派11名、安贞医院选派9名副高职称以上骨干作为责任主任,由朝阳区卫生计生委任命,到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副主任,除技术方面帮扶外,还负责提升社区的管理水平,负责核心医院与社区的沟通协调等。
6.建立了双考核和双评价工作机制
为加强医联体运行管理,研究建立双考核和双评价工作机制。朝阳区卫生计生委负责对医联体核心医院和所有成员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核心医院负责对所有成员单位医联体相关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成员单位对朝阳医院履行核心医院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研究探索由核心医院负责医联体内社区的基本医疗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工作成效
1.形成“三个一体化”,推进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
医联体模式形成了“大小一体化、上下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从医院规模角度,促进了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的定位互补,管理、运行、培训等层面协同发展;从人员培训角度,促进了大医院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基层人员到大医院进修培训的开展;从城乡医疗资源布局角度,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相同的优质医疗资源的指导,促进了城乡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化。
2.提高优质资源利用效率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大医院将精力更多的集中在疑难病症、危重病症的诊治上,同时使医联体内成员单位的床位得到有效利用。通过专家带教、查房、培训、进修等多种形式,发挥大医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把规范的诊疗技术及时普及到基层,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及疑难病症的辨别能力。
3.促进“两个回归”,缓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
一是促进小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康复期患者回归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二是促进三级医院回归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专业队伍的教学培训和学术科研的引领攀登。使得大小医疗机构各司其所、各尽其能,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合理化,使群众享受到更为便捷、优质、连续的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组织保障。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召开例会,完善科学便捷的转诊平台,对医联体运行的现状、困难及对策建议进行研讨,收集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加强体制保障。不断推进医联体建设,继续建立肿瘤防治、中医专科医联体,构建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功能横向互补体系。探索医联体由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过渡,在体系建设成熟的前提下,组建不同形式的紧密型联合。
(三)加强信息化保障。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内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区域医疗协同信息共享平台,将医院的电子病历与社区的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实现医联体信息化协作,为居民打造便捷的就医环境。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