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6市启动一级减排方案 全力以赴落实应急措施

发布时间: 2014-11-17 15:08:43   |  来源: 中国环境报   |   作者:周雁凌 董若义   |  责任编辑: 曹洋

 

以往机器轰鸣的厂区,而今分外安静。不少车间拉下了电闸,燃煤锅炉熄火停产,排放烟囱也不见了滚滚烟气。这是11月8日,环境保护部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第十三督查组现场督查山东省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保障措施落实情况时看到的景象。

“按照原保障方案,我们于11月2日即督促4家企业停产完毕,21家涉及燃煤锅炉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企业自11月3日开始限产60%,两个集中供热锅炉停止预热烘炉。11月5日接到Ⅰ级应急响应通知后,我们不讲条件严格落实,以上27家企业到11月6日全部停产完毕。”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杰元告诉记者。

这是山东省、市、县各级严格落实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全力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一个缩影。

从11月6日0时起,山东省在济南等6个重点市全面启动Ⅰ级应急减排措施,全力保障空气质量。环境保护部派驻山东的各督查组迅速将督查重点转到Ⅰ级应急响应的落实情况上,深入现场、日夜督查。省环保厅在前期向重点市派出6个督查组的基础上,从全省抽调执法人员,增加4个督查组,督查范围覆盖全省17市,督促各地迅速落实、全力减排。

一级应急减排措施迅速落实

接到《关于启动I级应急减排措施的通知》后,济南、淄博、东营、德州、聊城、滨州6个重点市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全市动员大会,落实相关要求,并在11月6日0时前发布了相关公告。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第一时间响应,11月5日及时向相关市下发了落实通知。

保障措施能否落实到位,环境监管起到重要作用。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在济南督导时要求,各重点工业企业非民生保障的生产环节要按照应急要求坚决停下来,不能搞变通,不能讲价钱,不能心存侥幸,但同时也要注意统筹兼顾,确保不造成安全事故,不对群众的生活等民生问题造成大的影响。

山东调动省、市、县三级环境执法力量,对照济南等6个重点市列出的详细停产、限产企业名单一一督导落实。

截至11月11日,山东全省共出动执法监察人员2.2万余人(次),监察企业1.2万余家(次)、工地9900多处,对38家未完全落实停限产要求的企业、单位责令立即整改,同时督促相关企业加快停、限产进度,有力促进了各项保障措施的执行落实。

面源污染还需加强控制

记者了解到,山东六市启动Ⅰ级应急响应以来,公安、交通、住建等多部门纷纷响应,严控机动车尾气、施工工地及道路扬尘、秸秆焚烧、渣土运输等领域环境污染。

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是影响群众最多的保障措施。山东省积极通过电视、短信、网站、微信、微博、电子屏幕等媒体、平台发布信息。11月7日起,各市上路机动车明显大幅减少,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保障。

现场督查及夜间巡查发现,济南海尔大厦项目、东营湖东郦城二期项目、中南世纪城项目等大部分施工工地按规定落实了停工要求和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但仍有少数工地扬尘防治不到位。

对于督查发现的面源污染问题,督查组督促当地政府抓紧整改,对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要求严肃追究责任。各地环保部门也已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借助政府的力量,进一步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强化面源污染防治,保障大气环境质量。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