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发布时间: 2014-09-29 15:33:15   |  来源: 联盟中国   |   作者:曹洋   |  责任编辑: 曹洋

 

古苑龙沙公园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市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把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人居作为贯穿全市经济型社会发展的主线,“十一五”以来,全市生态市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举,特别是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典型示范作用,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体系,让齐齐哈尔市的生态建设爆发出了强劲活力,保持了“天蓝水碧、生态良好”的独特环境优势。

生态理念:从第一要务到第一前提

如果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硬实力”,那么先进的制度体系就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齐齐哈尔在生态保护的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生态市建设进行视察,督办生态市建设议案、提案的落实。《齐齐哈尔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齐齐哈尔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齐齐哈尔市水土保持条例》和《齐齐哈尔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保护条例》等生态市建设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齐齐哈尔生态市建设全面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在市委第十二届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韩冬炎明确指示:“做好生态保护、建设和发展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生态强市。” 齐齐哈尔市始终秉承“环境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理念,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在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留下了一串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辉足迹,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科学发展之路。

积极探索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把环境作为资产来经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体系。完善了干部考核体系。把绿色GDP指标作为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组织、监察、环保等部门加大污染减排、流域整治、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的检查、考核、督导力度,不断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2014年,市对县(区)目标考评第一次列入节能减排内容,并且作为扣分项目,给各级戴上了保护建设生态的“紧箍咒”。

生态措施:从规划先行到环保优先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防止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保障。为使规划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2002年,齐齐哈尔市政府拿出560万元用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专项计划,大手笔、大视野、大气魄,高起点规划生态市建设。

2005年5月25日,《齐齐哈尔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经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批准。将生态市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1~2005年为启动阶段;第二阶段2006~2015年为推进阶段;第三阶段2016~2018年为完善阶段。力争经过18年的努力,把齐齐哈尔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生态经济强市。

2010年又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嫩江沿岸发展规划、劳动湖水系改造南扩通江规划、哈齐铁路客运专线齐齐哈尔新站周边地区规划以及扎龙景区、尼尔基斯湖景区规划的编制。这些规划均已启动实施,城区东南将建成一座新站、正南将崛起一座新城、西部将开通一条新河,嫩江西岸将建起一座新区,扎龙将建设成为5A级景区,尼尔基斯湖将建成国家大众水上冰上运动基地。

生态人居:从居有其屋到自然和谐

生态人居是生态市建设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推进手段。齐齐哈尔市“做好生态保护、建设和发展”三篇大文章,加强建设生态强市。沿江沿湖,打造生态人居。2013年,齐齐哈尔市健全体系,打造精品,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城乡建设总投资大167亿元,投入量和工程量为历年之最。新城重点建设项目31个,开工面积182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5个住宅项目部分竣工并回迁,高铁南站、第一医院南院一期、中汇城广场一期全面开工,“二纵六横”8条道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棚改回迁房6078套,竣工回迁1.6万户;配套廉租房、公租房1684套;改造老旧散住宅楼518栋、405.2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危)房4.25万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42万平方米。10个省级百强试点小城镇完成投资9.8亿元,建设项目107个。城市管理“四级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拆除违规牌匾广告4393块、违章建筑2065处。物业属地化管理全面落实。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同时,优化住房结构,建立保障房、商品房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目前,齐齐哈尔已经建成和平广场、国际会展中心、尼尔基水利枢纽总部、体育运动中心和市图书馆。西园安居、兴海花园等居民小区临江而建,昔日僻静的嫩江沿岸成为市民向往的生活乐园。在劳动湖沿岸,建起了王仔花苑、锦湖名苑、鑫海家园、观湖国际等一批高档楼盘,建设了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等高校新区。

2013年,齐齐哈尔市坚持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通过财政投入、企事业单位捐助、全民义务植树等办法,共投资6亿元,在中心城区新建绿地公园和游园39个,新增绿地1769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39.3%和10平方米,比2000年分别增加16.7、16.7个百分点和6.8平方米,部分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生态产业:从“两高一资”到绿色经济

生态产业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态市建设过程的必然选择。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生态产业,培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结构,作为优化增长方式的有效载体,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和谐双赢。

环境准入是建设生态市的第一道关口。市委、市政府通过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项目集群,带动周边企业转型升级。在项目引进上时刻关注生态性,要求环保部门把好环境准入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两高一资”企业,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增污染物排放决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招商引资中,明确规定有污染的项目再大也不要。“十一五”以来,市本级共审批建设项目952个,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及选址不合理的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否决。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工业结构偏重,老国企较多,污水管网、供热管网老化严重,同时地处严寒地区,供暖时间长,严重制约了节能减排。为此,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和节能减排技术支持与信息服务体系,设立了技能专项资金,采取多项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推进产业低碳化上,取缔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五个企业,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有序进行,上马了一大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在建筑绿色化方面,齐齐哈尔市节能建筑比例、集中供暖能耗强度指标,“禁实”和墙改均在全国、全省位于先进行列。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上,先后引进了新能源汽车、生物质发电、风电等一大批项目。在交通清洁化方面,公交车、出租车、航运等使用天然气比例逐年上升。

在农业方面,充分发挥自然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全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50万亩,比2005年增加了673.8万亩。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数量达到11大系列、1538个产品,绿色食品面积比重达40%。在生态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重点开发了一批代表我市特色,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兴十四村、哈拉新村等十个单位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