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为:西安市长安区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 2014-09-28 16:01:58   |  来源: 联盟中国   |   作者:曹洋   |  责任编辑: 曹洋

 

 
西安市长安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兆为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在伟大祖国即将迎来65岁华诞之际,很荣幸在首都北京,参加2014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高层论坛,与大家共论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话题,共谋可持续发展大计。在此,衷心感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下面,我就西安市长安区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与大家交流分享。

长安素有“神州首邑”美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为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京畿之地,有佛教四大祖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兴教寺、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等众多历史遗迹。如今,这里是西安市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新区,有4个国家、省、市级开发区,34所高校及20多所科研院所。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大美秦岭、山水长安、生态南城”为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7.1﹪、31.03﹪和9平方米,长安区相继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陕西省绿化模范区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一、顺应大势,谋划生态立区发展新篇章长安自古帝王洲,长安生态资源丰富,曾是秦汉隋唐等朝代的皇家上林苑,有山有水有塬有田,是西安、陕西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为我们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区之一,我们深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全区发展大局,关乎子孙后代福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2年,长安区委、区政府在综合分析我区南依秦岭、地势平坦、河流纵横等综合优势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大美秦岭、山水长安、生态南城”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描绘了长安生态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蓝图,努力把一个山水相融、林城辉映、天人合一的绿色生态长安展现在关中大地上。二、生态优先,绘就山水长安新画卷生态优势是长安最大的比较优势。我们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立区、多轮驱动、特色建区。

一是以山为“核”,做“美”秦岭北麓。秦岭是中国的脊梁,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北麓长安段东西长46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具有离西安城区最近、自然风光秀丽、往来游客众多等优势。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加强秦岭北麓生态保护的决策部署,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日常巡查,严厉打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行为。实施大绿工程,绿化秦岭北麓直观坡,建成沿秦岭百里果林带。坚持“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多栽树、栽大树、栽乡土树”的理念,高质量完成45公里环山路绿化提升改造,树立生态立区样本。

二是以水为“脉”,做“活”城市灵气。城因水而兴,城有水则灵。古“八水绕长安”中沣、滈、潏、浐四水源自或流经长安。做活“水文章”,是长安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了全区河湖水系建设规划。加快建设潏河湿地公园等3个面积超过2500亩的湿地公园,着力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城中河、湖光山色的城中景、休闲产业和生态经济聚集地”。大力实施沣河等4条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变“小水”为“大水”,变“死水”为“活水”,变“浊水”为“清水”,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长廊。三是以绿为“基”,做“靓”生态城区。绿色是长安发展的永恒主基调。我们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宜居”的理念,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谋划,大投入建设,大力实施道路、广场、乡村绿化和街景布置工程,打造绿色公路长廊1000余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绿地230万平方米,创建园林式单位126 个,绿色文明小区34个,呈现出人在绿中、城在林中的优美画卷。四是以新为“要”,做“强”示范城镇和最美丽乡村。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强力推进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采取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带动、移民安置、避险搬迁等办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把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了一批“全国农家乐示范村”、“全国生态旅游名村”。五是以人为“本”,做“实”治污减霾工作。治污减霾是民生工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内涵。我们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富足。近年来,我们在全市率先建立了3级环境监测网格化体系,实现了基层环保工作全覆盖,从源头上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努力让广大市民“望得见秦岭、看得见八水、呼吸到清新空气”。三、建章立制,开创生态长安建设新局面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长久大计,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完善生态建设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生态教育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团体、大众传媒、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网络,在城市主干道、环山路重要节点广泛开展生态主题宣传,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单位、进机关、进校园、进村组、进社区和生态环保公益活动,“保护秦岭、关爱自然、绿化家园”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二是进一步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保护损害赔偿制度,靠铁的制度、铁的监管、铁的约束管好每一条河流,管好每一寸土地。三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评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抓住落不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如今的长安区已形成“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生态格局,构建起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稳定的自然生态体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虚心接受各位专家的指导帮助,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百万长安人民拥有一个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洁净的美丽家园!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热忱欢迎各位朋友来长安旅游作客!谢谢大家!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