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柏:产城融合的新常态
发布时间: 2014-09-28 12:04:36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这里五个东西有一个属性,就是金木水火土,木是伸张管理之责,管理是方向。自贸区是方向,金主变革,是征战讨伐,改变社会一种属性。火是看起来兴旺发达,欣欣向荣,城镇化是火。水是校企合作搭平台是水,土是主消纳,你动力不够的时候有人推你,你太燥的时候把你拍拍,可持续发展是土。中国文化就是一个拳头打开再拳头,不行再收回来。其实中国文化就这么简单。
我提出五问新常态与产城融合,我找了十个新常态,我们新常态什么意思?原来老用五挡,现在用四挡。一问新常态,我问是大转折,最近有本书叫《大转折》,改革开放到了摸不到石头,要转向,在创意创新作为常态,你要适应变化。不是像汽车一样,过去汽车造车20年、10年、5年都不发一个款,这几年每都年推新款,就是转。什么转?民生为本,民生需求是第一生产力。这里我想多说一句话,未来经济的主战场在哪?我在广州有两个讲座做的比较好,第一就是谁能按住经济这个野马,谁能守望建立家园。第二就是精英回家,我今年跟老家四川建立了联系,他一次次请我回去,我带一些人回去,其实我们说的城市化就是我们说的最大的管市场。三亿在城市工作原来我们农村人,其实上述三代我们90%都是农村人。二问新长带,问全面深化改革,是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我们强化深化改革,一个改革怎么进行利益再分配的问题,利益再分配一定有人受损,一定有人得力,你把得力那部分人的机制激发出来,活力就有了。我现在给你重新搞一套方法,让钱有了重新流动的标准,没得说了,大家都是。全面深化改革要问改革要动力,问市场要活力。第三句话新常态与京津冀一体化,转型换挡需要滩头阵地,第四句话新常态与新型城镇化扬帆再出发需要平台。第五新常态与生态文明建设,人的需求变化才是变化。
我把京津冀一体化的事跟大家剖析一下,中国经济转型换挡需要滩头阵地,中国新政需要样板田和新模式。前30年的珠三角长三角模式转型到现在自己都没有找到北,后来我想这个北其实就是北京的北,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社会变革,三位一体向右转向市场转,就需要有一个市场的中心。北京现在的拥堵大家有目共睹,北京再要承接世界资源再洗牌,就必须拉上天津和河北一起干,就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本原,京津冀的实际就是平抑城乡差别,核心是民生所向,形成新政示范区和承接全国资源聚集的新特区。我们如果那么多资源都集中在北京,我们看看北京、河北、天津,就看北京的房山,我在那个地方,跟农村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说我们作为新政如果连京津冀搞不定,必须搞出滩头堡垒来,必须攻坚。为什么河北污染那么严重,治理不了,这个需要整体化的打破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京津冀一体化就是打破边界。不是北京、河北、天津的问题。
我想简单说一下产城融合五步走,大家知道产业是一种经营能力的培养,经营意识培养。大家知道五步就是金木水火土,第一从产业认识到产业共识,其实就培育我们的产业意识。一个城镇你如何有自己的产业意识,最后形成产业共识,五个东西,政策、资金、资源、人才、人脉。第二就是人气商气聚集,产业经营能力提升。从营商环境到产业生态。第三从产业道路到战略选择,第一是高位运行,高端运作加顶层设计,只是靠自己本能,没有外劳,很多事情干不下去。国际化视野和互联网思维。政企合作、智城慧人。第四是从产业平台到产业资源聚集,投融资平台、产学研技术、商协会,你把老板团结起来,他们有平台,让他们往你那跑。创就业,这四大平台作为坐标。第五从产业方向到支柱产业落地,第一是环境产业,第二商贸服务业,第三是科技智能。
人的城镇化不只是人的问题,人的城镇化从逻辑道理上很简单,就是人性、物性、地性的巨大释放和巨大满足。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就是抓住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什么?产业,地利是什么?城市,人和是什么?人居。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很难,我把它总结成三句,第一就是发展机会均等,发展成果共享。现代商业文明和传统文化并存,第三产城融合,兴业宜居。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模型,我现在提的产城融合一个大树理论,节点模式。大家知道树下面是根,地面是地表,上面是树。地面就是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这是以政府为主。地表依托是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需要,用我们现代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铺底,上面的产业跟时间、空间有关,15岁不可能挣钱,18岁做兼职,20岁可以挣钱,25岁有了挣钱的规律,30岁可以挣大钱。我们现在城镇化大概是在15岁左右,很青涩的岁月。这里产城融合三句话,把整个理论体系涵盖起来,第一是属性相符,融合发展,第二城市产业人居生态,第三建立与产业不间断的联系。
谢谢大家。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