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发布时间: 2014-09-25 08:37:22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成都市锦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南侧,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国务院确定的“商贸繁华区”,辖区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辖16个街办、117个社区、5个产业功能区,户籍人口47.07万、常住人口69.51万。近年来,锦江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生态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发展建设,以“创新发展、高端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为途径,开创了锦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先后被评为“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区”、“中国商业名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及“杰出绿色城区”等称号。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52元。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八大”又对生态文明做出了进一步诠释,锦江区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近年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步伐,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特大城市主城区生态建设,融合发展“五位一体”新机制,健全社会自治管理,构建生态体系支柱,引领全域生态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锦江区在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重视顶层设计的龙头作用

锦江区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思路,率先开展特大城市主城区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探索示范主城区生态建设工作,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各项工作。

(一)站高一步,明确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

锦江区委、区政府不断探索区域发展方向,思考区域发展定位,于2009年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型精品城区”战略目标,颁布实施了《成都市锦江区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型精品城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十年锦江区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问题,探索将生态文明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将生态区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成都市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要目标。

(二)想深一步,谋划主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锦江区委、区政府会同省市环保部门和研究机构,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深入调研工作,编制完成了《锦江区生态文明调研报告》,制定了《锦江区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采取宏观和微观结合、定性和定量结合,总结了“五个成效”、找准了“五个问题”、提出了“美丽锦江”的战略构想、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步骤,明确了“四个基本路径”、部署了“十大行动计划”,为下一步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指明方向。

(三)看远一步,精密规划区域生态建设发展

区委、区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锦江区生态区建设规划》和《锦江区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确立省级生态区、国家级生态区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发展步骤,安排部署了“生态建设行动计划”、“环境提升行动计划”、“城市更新行动计划”等多项生态建设行动计划,确定了各阶段工作目标,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为生态建设高效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先行一步,探索城市主城区生态建设标准

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锦江区紧密结合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特点,在创新探索特大中心城市主城区的生态建设道路上,得到国家环保部,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并率先开展《四川省省级生态区(主城区)建设指标》体系的先行先试工作,并结合中心城区特点创新了中小开展环保教育等8项主城区生态建设指标,力争成为主城区国家级生态区指标体系前沿阵地。

二、重视体系建设的支柱作用

锦江区在构建生态文明框架上,全面落实“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建设目标,不断探索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指标为载体,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产业、环境质量、环境安全及文化道德“四大”体系,探索完善了生态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了污染治理到生态环境管理的转型升级。

(一)在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上,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

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意见》,将生态文明再提升再突破作为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提升产业能级,严格环境准入制度,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把企业增效与节约环保结合起来,把生产力空间布局与生态环保要求结合起来,有效控制辖区能耗,单位GDP能耗较2012年下降2.8%,全面完成总量减排年度任务;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关于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编制了《成都市锦江区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园区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促成节能环保、3D打印等一批新兴产业链、价值链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消费领域,率先构建中心城区现代节能环保服务业园区,力争2016年环保产值由2013年的3%提高至6%。

(二)在构建环境质量体系上,树立生态理念,巩固整治成果, 提升发展区域生态质量品质

区委、区政府每年实施“生态建设推进计划”,完成十里白杨大道、二十里生态驳岸、三十里林荫绿廊、四十个城市小景、五十里健康绿道和六大生态公园提升改造工程;连续开展“一人一树” 活动,义务植树100余万株,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精品绿地、街头绿地为点缀,以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绿化为依托的绿化体系,2013年全区新增和改造公共绿地4千余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2.0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4.2%以上。同时,全面实施城市综合改造,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省示点塔子山公园人工湖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水环境质量逐年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EI)连续排名主城区第一,城市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加快恢复,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进。

(三)在构建环境安全体系上,提升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有效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环保“三项能力”建设,新增办公面积1000余平米,完成监测三标、监察二标能力建设,构建环境预警信息系统;健全城镇“四级”收集处置转运体系,投资500万元新建锦江区垃圾压缩中心,负责统一收运全域生活垃圾。率先试点垃圾分类收集,全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覆盖率达25%以上;加大违法排污企业整治力度,对区域内重点企业和汽车4S店每年实施专项检查300余次,推动辖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建设,危废处置率均为100%,有效控制固体废物污染,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四)在构建道德文化体系上,发展社区自治,倡导低碳生态,鼓励全民参与区域生态建设

锦江区 积极探索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自治方式,试点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剥离街道办事处经济职能,增设街道环保所,全面增强办事处管理职能,将环境管理作为辖区行政事务重点;区民政局和环保局不断拓展社会空间,激发社会活力,培育发展了“锦江区白鹭湾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和“成都市锦江区绿色生态环保事业联合会”等40余家绿色环保组织,充分调动居民共同参与的热情;推行生态文明教育体制,编制《走进白鹭湾湿地》环保科普教材,把生态建设全面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党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大力推行绿色采购制度,建立政府授权、定向委托、服务外包的购买公共服务体制;创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白鹭湾湿地,公众对区域生态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提高到96.7%。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