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

发布时间: 2014-09-25 16:13:16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渭南地处秦岭北麓、黄河之西,渭河穿越其中,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是关中平原最宽阔的地方,人口有560万。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积极顺应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高度,统筹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突出成效,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

渭南市已建成由秦岭绿地、南塬绿化、道路河流网绿化、城市绿化以及农田的经济林、农作物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秦岭小溪、滞洪区、淤地坝、水库、河流、湿地及城市给排水组成的水循环利用系统构成主要绿色基础设施。该系统可为野生动物迁徒和生态过程提供起点和终点,系统自身可以自然地管理暴雨,减少洪水的危害,改善水的质量,为城市提供水源,有效节约城市管理成本,维持了城市的生态平衡。

一、以优越的秦岭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为破坏。秦岭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也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屏障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其植被覆盖率高,是渭南市的重要水源地,有众多的森林公园和人文景观,著名的“华山”就是其中一个,是渭南最大的绿色基础设施。已制定实施了《渭南市贯彻落实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意见》,多次组织发改委、环保、国土、林业、水务、住建、规划、文旅、公安、监察等部门,联合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秦岭北麓沿山可视范围内的石碴生产企业基本被取缔,取缔了华山风景名胜区的所有矿山开采项目,健全了风景区各项污染治理设施。加强了潼关金矿区环境整治。制定实施了《天保工程十年规划》、《退耕还林规划》等重点林业工程规划,积极实施生态治理恢复,华县大鲵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二、以“秦东大地园林化”为目标,完善绿色空间网络。沿黄河、渭河、洛河、西潼高速公路、西禹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等两侧建设林带,绿化荒山荒坡、乡村、城市道路两侧及庭院,城市周边及中心区建设森林公园。2012年初以来,重点抓好“三带”(北部山区水土保持林带、中部原区田园景观经济林带、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带)、“五大重点工程” (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黄渭洛三河沿岸防护型景观林带建设工程、景区出入境口美化工程、湿地滩涂恢复与保护工程、苗木花卉繁育工程)、“100个园林化示范城镇”、“1000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已经完成造林绿化114.7万亩,中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12.13平方米。

三、以“关中水乡”为目标,建设洪水循环利用系统。将秦岭北侧小河在暴雨季节的洪水引入渭河南岸低洼地带储存起来,形成10万亩的水面,既可以减少洪水对下游的危害,也可以改变当地小气候,利用水资源保证干旱季节城市用水。实施了“二华”干沟蓄洪建湖工程,建设调蓄洪水、水源涵养、水生农业、农田灌溉、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人造湖泊。建设中心城市一河两岸个性水景生态长廊和渭水生态园、湭河三角洲及卤阳湖生态区,打造“河绕城郭、城河相依”的怡人景象。结合县城和重点镇实际,加强区域内小河流水系建设,建设水库、淤地坝等工程,调蓄洪水; 加大黄河湿地、三河湿地保护开发力度,积极实施“引水进城”工程,蓄水建湖,活水兴城,建设人水相亲的生态城市。

四、以“渭河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高加厚河堤,保证城市防洪保安,整治河道,重新恢复湿地,加大渭河污染防治,使渭河水质变清,使渭南市成为真正的“滨河”城市,使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提高。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加宽加固渭河堤防168.2公里,加培退建南山支流堤防53公里,完成渭南段渭河和库区段南山支流规划堤防主体工程。完成堤顶道路铺筑和堤顶景观绿化36公里。罗敷河、柳叶河、罗纹河应急蓄滞洪区主体工程建成并具备蓄洪减灾条件。完成渭河滩区清障整理185平方公里,建成城区段滩区生态景观工程。全市治渭工程累计完成土方5070万方、石方21.4万方,完成投资53.3亿元。扎实推进渭河治污三年行动,累计完成关闭、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等项目112个、总投资18亿元,在建17个、完成投资近1亿元,渭河水质不断改善。与2011年相比,2013年潼关吊桥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8%、45%。,基本达到功能区划标准。

五、以城市饮用水安全为前提,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以秦岭水源涵养林保护为重点,划定一定范围的区域为保护区,保证水质水量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需求。经省政府审批划定了临渭区沋河水库水源保护区、华县涧峪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出台了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每年开展一次水源环境管理状况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对水源保护区加强日常巡查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对饮用水源水质进行监测,每年进行一次全分析监测,节假日期间水质监测频次每日一次,水质合格率达到100%,保证了渭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