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

发布时间: 2014-09-25 10:47:59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一)社会、经济综述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全市考核获一等奖,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全市考核获二等奖。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产值80亿元,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2.6%,工业化率达49%。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4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3.2亿元。工业经济全市县区排名第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6个,新开工39个,到位市外资金53亿元,其中到位工业资金31.6亿元。商贸经济增势迅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2亿元,社消零总额居全市第一。

2013年,利州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确立了走在全省“夯实底部基础”前列、走在秦巴山区“实现全面小康”前列的战略定位,坚持加快科学发展、奋力跨越提升工作基调,前瞻谋划、锐意进取,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8.3亿元,增长10.9%;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1.54亿元,增长13.7%;区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5.45亿元,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4.1亿元,增长13.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43731万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223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519元,增长13.9%;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54.9亿元。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4:56.3:38.3调整为5.1:56.6:38.3。八项主要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区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招商引资6项指标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项指标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8.3亿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223元,增长11.2%;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43731万元,增长14.1%。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全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排名均上升至全市县区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户,产值过亿元企业11户,工业总产值296.68亿元,增长13.2%;新增规规模以上企业17户,增量连续两年保持全市县区第一,实现工业增加值8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实行“两放宽、两倾斜、两集中”政策,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57%,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5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8亿元,增长27.6%。天曌山、菖溪河、川北民俗文化园等国家级景区景点配套功能全面提升;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走进龙潭,“女皇故里、美丽利州”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农业经济取得新突破,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家庭农场发展,绘就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路线图、时间表。全域小康龙潭和赤化幸福美丽新社区建设,造就一大批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为一体的“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精品文化旅游园区;龙潭乡建设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利州香菇”、“利州红栗”和“利州杜仲山鸡”、“利州香菇”分别列为国家地标产品和国家地标名录;龙头企业和专业组织不断壮大,“两个带动”作用显著提升。

2014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两大目标”、走在“两个前列”,坚持“四个一体”基本思路和“两个率先、三个集中、四个统筹”城乡统筹发展基本方略不动摇,保持加快科学发展定力,增强深化改革创新动力,突出抓好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加快建设全市保障民生、构建和谐首善区,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和坚定执行力。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统筹促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活力、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有后劲。

2014年上半年,全区经济总体向好、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六项总量全市第一,六项增速排前三位(其中一项指标排名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4.86亿元,增长9.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区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9亿元,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亿元,增长12.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5712万元,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1225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4699元,增长12.1%。

(二)生态文明建设

利州区始终把坚持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

理念,贯穿到整个工作中,努力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紧紧围绕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强化组织、投入、制度三大保障,着力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白龙湖流域能源与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带,努力把利州区建成城乡环境优美、产业支撑有力、功能完善配套、体制机制创新、充满活力的生态核心区。

一是着力开展水环境治理。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持续开展了南河流域和回龙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7%,全区重点排水工业企业达标率达100%,境内江河水质优良。

二是着力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道路硬化、裸土覆盖、绿化保土(三大除尘工程)关闭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建立了区、乡、村三级联动秸秆禁烧长效机制,城乡垃圾“三化”处理率达70%,沼气适宜户建池率达80%以上,城市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9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居全省前3位。

三是着力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创建省级生态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大力开展通村公路“两个百分之百”工程,村村响、农家书屋、本地电视节目无线信号“三个全覆盖”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热水澡工程。大力实施生态细胞建设和龙潭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龙潭乡建设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金洞乡创建成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大力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34737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1.5%。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加强城市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噪声超标违法行为,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是着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统一,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实施项目跟踪服务,强力推进“民生工程”,落实责任领导,加强技术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达标,努力开创利州区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三)城市绿色发展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近年来始终坚持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在抢抓机遇中保持率先发展,在攻坚克难中谋求科学发展,在统筹兼顾中促进和谐发展。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创建低碳生态宜居广元、创建川陕甘接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核心区做出不懈努力。

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推行低碳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建成了全国女皇文化体验区、川北民俗文化展示区,环境不断优化。低碳发展形成示范,低碳路径全面确立,低碳理念全面贯彻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大力发展天然气、水电、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着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绿色蔬菜、特色林果、生态畜牧、优质水产、乡村旅游”五大产业为基础,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构建农村、农业、物质、生活能源循环链。以畜牧养殖为重点,构建食物梯次利用循环链。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构建农业产值相融合的循环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区域生态资源和自然条件出发,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广户用沼气池和生活污水处理沼气化建设。全区规模以上养殖产业的粪便、污水全部采用“废水+沼气+沼液+沼渣还田”等新技术,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源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建立品种优质化、生态观光化、产品安全化、管理科学化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

着力构建工业企业之间的生态链。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在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从而推动区域工业、企业向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为提高资源利用、控制环境恶化、缓解生态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低碳消费。大力宣扬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社会、家庭、个人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开展节水、节电、节能,抓好社区绿化、美化和净化工作,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

绿色成就梦想,信心凝聚力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等活动,大力推进生态旅游、生态物质和生态服务业大发展。

2012年3月12日,“低碳发展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座谈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授予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低碳发展研究与示范基地”牌匾。2012年11月,利州区通过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申请,成为秦巴山区首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1   2   3   4   5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