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吉首市

发布时间: 2014-09-25 14:54:06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近年来吉首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为契机,围绕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奋斗目标,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贯穿在全市的各项工作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消费模式为重要抓手,以构建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关键环节,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地方特色明显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文化建设初见成效。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着力构建社会自然生态一体化。吉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并结合吉首自身的民族特色及功能定位要求,逐步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突出“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城市品牌理念,在着重进行城市形态建设及功能开发的基础上,构建支撑整个生态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及市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逐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整体健康水平;加强城市社会服务功能及经济聚集功能开发,充分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及生态产业,激发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活力,培育城市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弘扬湘西历史文化传统,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生态及文化品位,形成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人居环境优美、居民安定祥和的生态文化氛围;启动数字化生态城市管理系统,加强生态城市保障设施建设,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经济高效、生态文明、环境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健康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宜创业及生活、具有武陵山区特色的中心生态城市。

二、建立健全保障制度,积极构建生态城市治理结构。随着吉首城市建设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不断加重。为此,吉首市先后出台了《吉首市沙、石、土资源管理规定》等10多个地方法规性文件,为吉首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相应的法制依据和保障,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吉首特色的生态治理结构。各级政府的环境质量责任制不断得到强化,设立了环境保护基金,环保部门被要求组织专家和公民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环保法律、政策和技术咨询服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执法检查等手段,监督作用充分得到体现:全市设立了生态建设投诉中心和公众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市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得到扩大,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长期以来,吉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以建设生态城市、全面提升和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切入点,把环境保护与区划调整、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工作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吉首创新招商模式,注意引进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低消耗的项目,同时实行产业与行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全市形成了分工明确的6个工业区,使吉首在新型工业化的平台上迅速发展。同时,吉首市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立了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在废物资源化、生态型农业、清洁生产等方面树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示范,从实践经验中逐渐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不仅有企业清洁生产为核心的“小循环”,而且有企业间“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相链接的“中循环”,还有包括产业体系、人文生态和社会消费的循环型社会雏形的“大循环”。

四、注重节约资源,通过资源集约化利用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近年来,吉首坚持不懈地通过资源集约化利用来消除资源瓶颈,挖掘城市发展的内在潜力。一方面,吉首市以降低工业能源、交通能源、建筑能源等成本为重点,大力开展节能工作,在全市开展企业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予以扶持。同时,将节能工作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有效降低了城市发展能耗。另一方面,吉首市实施了优化配置的水资源供给体系和完善有效的水环境保护体系。2012年吉首市万元GDP能耗为0.81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和湖南省的平均能耗水平,有效缓解了资源供需矛盾。再一方面,吉首市着力以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吉首市总面积1077.97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多,人口密度大。与所有山区城市一样, 吉首在发展中同样遇到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吉首市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粗放型用地行为,全市已开发建成工业区40平方公里,平均投资密度达15亿元/平方公里。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与人居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代际平等,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吉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自觉进行生态修复,以保持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自然平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围绕“森林吉首”目标,大力开展“八百里绿色行动”、整脏治乱绿化行动,加快环城八大森林公园和峒河湿地公园建设。加大整脏治乱工作力度,加快矮寨、寨阳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伐,探索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垃圾处理体系,继续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启动司马河、丹青河等小河流治理项目,用两年时间完成4个乡的农村电气化建设。积极鼓励和扶持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巩固锰锌钒等工业污染治理成果,全面完成城区黑烟囱污染整治。

六、积极开展区域综合整治,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近年来,吉首积极开展生态区域综合整治,并将之作为经济率先发展地区的使命与责任。突出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两个重点,不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探索水源开发与万溶江和峒河流域治理。加快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万溶江、峒河等10条中小河流进行河道清淤和小流域整治。建成吉首和乾州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85公里,建成库容110万立方米的台儿冲垃圾处理工程。有效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全市改扩建栏舍40000平方米,粪便处理设施建设4000立方米,并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采取沼气——有机肥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对畜禽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既发展了沼气能源,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为进一步保障农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目前吉首市已解决6.8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开展整治城乡“脏、乱、差”专项行动。充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实施城市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乡村道路和村内巷道的硬化率达到65%以上,主要城镇道路、巷道亮化,安装有照明路灯。

七、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近年来,吉首注重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弘扬生态文明为着眼点,以推动公众参与为抓手,以绿色创建为突破口,环保、宣传、教育、新闻等部门在生态文明创建方面密切沟通、形成合力,大力开展生态道德的全民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态道德素质。积极推动“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各“绿色学校”把生态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养和改进校园环境管理的切入点,不仅提高了师生的环境素养,而且带动了家庭、辐射了社区、推动了全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1   2   3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