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

发布时间: 2014-09-25 14:13:57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守住青山绿水 推动原生态旅游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麓、清水江畔,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圣地,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国家28个重点林区、41个“绿城”之一,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新兴城市,素有“百节之乡”和“歌舞之乡”的美誉。全市国土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4.3万人,占71.1%,城区绿地总面积979.2公顷,绿化覆盖率51.69%,人均公共绿地率5.6平方米,全市林业用地面积73916.58公顷,有林地面积69578.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3.28%。近年来,凯里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风貌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保护水体资源 实现碧水长流

着重优化水资源供给布局。结合城市发展布局、地理环境和水资源现状,规划修建麻江上寨水库、凯里青山水库、嘎醉河水库、巴拉河水库、雷山鸡鸠水库、台江空寨水库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形成环绕大凯里的水库链,实现凯(里)麻(江)同城化和大凯里建设推进中水资源供给的保障。同时,加强对工业发展布局的限制和调整,有计划地预留水生态建设区域,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着重保护节约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排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严格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规模和方向,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积极推动水务一体化建设,实现从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到水源地建设、从水源地管理到取水、从取水到供水、从供水到排污治理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改变目前水生态建设各环节相互脱节的现象。

着重修复水生态,留住秀美山川。一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把人为活动产生的水土流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二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优化配置,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形成综合防护体系。三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大对重点生态区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地区的水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淤地坝建设、封山育林生态自然修复、农村水电代燃料等,有效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四是科学管理,注重效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成果,实现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政策,妥善处理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增收的关系。

着重治理水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大力推进河道治理,在提高防洪排涝标准的同时,综合提升河湖治理标准,加大绿化美化。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河道疏浚、岸坡整治、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生态自然修复等综合治理,重点解决农村河道乱排乱倒影响行洪安全、水质污染恶化、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和用水条件。

保护森林资源 构建绿色环境

全民参与,形成护绿兴绿新氛围。把国土绿化宣传工作与创建“文明城市”和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市”工作有机结合,营造全民参与、行业支持的新氛围,使植树造林护林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据调查统计,2012年以来共有适龄公民153万人次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植树450万株,面积1600公顷,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为96.88%,建卡率97.2%,营造了共青林、青年林、律师林等义务植树基地35个。

绿化造林,规划先行。注重生态景观美学规划,做到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实现造林绿化的观赏功能、美化功能,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环境景观,既保持了生态功能又突显景观功能的多效益森林生态系统。

大力植树造林,国土绿化成效显著。以石漠化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为目标,抢抓机遇“封、造、管、节”并举,大力实施天保、退耕、石漠化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完成人造林35662.9公顷,其中封山育林23200.5公顷,人工造林12462.4公顷,完成退耕还林2933公顷,造林保有率达88%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从2000年的53250公顷减少到5589.6公顷。落实天保工程管护 458050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6%,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森林蓄积237立方米,实现了三个同步增长。

注重道路、江河水库两侧沿线绿化,营建绿色长廊。凯里市十分重视公路、铁路沿线造林绿化,并不断提高绿化效果,形成 “绿色长廊”。目前,实现造林面积168公顷,绿化面积559公顷,绿化率96.38%,其中江河、湖库宜绿面积全部绿化;道路绿化面积1650公顷,绿化率94.04%。

加快推进城区园林绿化,提高城市品位。凯里市城区绿化与城市建设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三同原则,做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绿化一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达2102.67公顷,城市绿地率达36%,绿化覆盖率43%。

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构建城乡绿色一体化。近年来,凯里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示范点20个,以点带面抓好城郊和镇、村绿化工作,启动城郊环城绿化带建设,使城郊森林覆盖率达66.27%,绿化率96.86%;全市建制镇绿化覆盖率达44.98%,村绿化覆盖率51.69%。

加强法规建设,依法治林治绿。结合工作实际,凯里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坚决制止挖沙采石毁坏风景林木的紧急通知》《凯里城区风景林管理规定》《凯里城区绿化管理办法》《凯里城区绿化管理规定》《凯里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文件,加强对森林资源和城市绿地的保护和管理,实行依法治林,依法治绿。

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病虫害防治和监测,建立对全市森林资源管护网络体系。不断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依法加强林地保护、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采取各种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依法治林,守住生态底线。

正确处理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凯里市委、市政府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林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选择经济、生态两适宜的树种,大力发展产业基地。目前林业产业基地蓝莓、核桃、杨梅、葡萄等产业基地7万亩,林业固定资产2013达4.6亿元,林业产值7.1亿元,每年增长25%,林业在农业收入的比重中逐步提高。

合理开发利用 打造原生态旅游

举办节庆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近年来,凯里市成功举办、承办和执办北京奥运火炬传递、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暨民族文化活动周、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中国•贵州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博览会、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等一批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力的大型节庆活动,走出了“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文化旅游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接待游客1143.87万人次,同比增长29.36%;旅游综合收入117.59亿元,同比增长29.58%;接待入境游客75784人次,同比增长29%;实现外汇收入1333万美元,同比增长28%。

注重战略部署,促进旅游经济增长。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凯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凯里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凯里市巴拉河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等规划的编制,确定了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布局:一心两带三园多点。“一心”是把凯里打造成为贵州省东线游客集散中心,“两带”是打造滨江生态景观旅游带和巴拉河乡村旅游产业带,“三园”是抓好舟溪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园、小高山城市森林公园和中国(凯里)民族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多点”是进一步提升平良十里古峡、香炉山、石仙山、巴拉河、鱼洞溶洞以及甘囊香芦笙堂、曼洞苗寨、新光芦笙制作、南花苗寨、季刀百年古寨、麻塘革家寨等组成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等多个旅游景点。

以改革为动力,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围绕将凯里建设成为大景区的思路,积极推进凯里市东出口、三棵树镇、开怀街道、下司古镇、舟溪农业园区、苗侗风情园、滨江景观带和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梦幻”巴拉河旅游观光带建设,不断提高游客集散能力,致力打造全州旅游集散地。二是全面深化旅游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活而有序、充满生机的旅游业发展机制。三是加快旅游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加强与国际、国内周边省市和地区的协作,互通信息、客源共享、优势互补。重点拓展港澳台、韩国、欧美、东南亚市场;积极拓展与重庆、四川、湖南等周边兄弟省市旅行社联系,扩大地接服务;同时,以凯里城区为游客集散中心,打造东西南北四条旅游线路(东线:下司古镇、西出口民族文化宫、凯里苗侗风情园与台江、剑河形成游线;西线:舟溪甘囊香农业观光园与丹寨石桥形成游线;南线:巴拉河乡村旅游与雷山西江形成游线;北线:大风洞乡平良十里古峡景区与黄平飞云崖、施秉云台山、镇远古城形成游线),从点、线、面全面推动凯里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以项目为引领,在打造精品上实现新突破。一是集中资源优势,与市内外有实力的公司合作,成立凯里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凯里旅游商品销售电子商务平台,借助外面的先进设计理念和研发水平,提高景区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加工一体化服务水平。二是突出打造滨江生态景观旅游带、凯里苗侗风情园、“梦幻”巴拉河乡村旅游观光带、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园等一系列精品旅游地,注重旅游自然村寨的配套设施及乡村客栈群的提档升级。三是结合凯里原生态的特点和旅游实际,融合苗侗风情园、《银秀》等旅游产品,修订旅游线路,使新线路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受旅游者的青睐。

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旅游产业软实力。一是围绕建设贵州东线游客集散中心这一目标,狠抓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二是结合凯里现有旅游资源与凯里周边旅游资源,抓好旅游产品设计,强化区域合作,以苗侗风情园、《银秀》剧为核心吸引物构建产品线路,产品涵盖巴拉河沿线村寨、凯里民族文化园、平良古峡等景区。三是通过电视台、电台、网络、报刊等媒介,着力宣传推介文化旅游新亮点、新卖点和新热点,打造凯里旅游品牌。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