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
发布时间: 2014-09-18 10:47:49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社会、经济综述
2013年,贵阳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紧扣“主基调”、实施“主战略”,坚持不懈抓好国发〔2012〕2号文件落实,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总目标,按照实现“四个突破”、处理好“三个关系”的总要求,积极创新、砥砺奋进,多项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一)持续发力,领跑发展新速度。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85亿元,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6%;增速达16%,继续在全国省会城市保持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0亿元、增长22.1%。财政总收入563.8亿元、增长1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7.2亿元、增长20.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3.49亿元、增长14.3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742.1亿元、4177.9亿元,增长30.7%、20.1%;银行业金融机构非信贷融资2427.9亿元,是2012年的2.1倍。特别令人振奋的是,在去年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贵阳从2012年的第3位上升到第1位;5个区(县)位次前移,南明区跃升第一;10个区(市、县)全部进入全省第四轮经济强县建设行列。在过去一年的“竞跑”中,贵阳跑出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又好又快的总基调,坚持主题主线和主基调主战略,坚持创新驱动、聚焦转型升级,按照“紧扣一个目标、守住两条底线、强化三种意识、狠抓四个关键”的要求,紧紧依靠“三大动力”、扎实推进“六项战略任务”,奋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切实当好全省的“火车头”和“发动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3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调控目标范围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内;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
创建生态文明
2013年贵阳市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致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按照市委九届二次全会“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定,紧扣“五位一体”总布局,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实施<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的意见》,系统谋划、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重点突破,为建设“绿色经济崛起、幸福指数更高、城乡环境宜人、生态文化普及、生态文明制度完善”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爽的宜居新家园夯实基础。
一是坚持消费低碳化、环境人文化,广泛普及生态理念。实施低碳建筑工程,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完成272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任务,创建“全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示范城市”,推进建筑发展绿色转型。实施低碳交通工程,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加快建设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慢行交通相配套的出行系统,创建“公交都市”,大力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打造顺畅交通、绿色出行。实施低碳生活工程,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繁荣生态文化,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和低碳消费方式,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社区、企业、学校、单位和家庭,努力形成人人参与、自觉践行、模范遵守的生态文化氛围,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刻植入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之中。
二是坚持生产清洁化、利用高效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积极顺应自然规律、尊重经济规律,促进环境换增长向环境促增长转变。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园区发展、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和废物再利用率,实现资源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公开发布PM2.5监测数据和自来水水质检测数据,加快环保技术服务、排污权交易、合同能源管理、再生资源利用、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五大体系”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关停一批污染企业,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三是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着力提高生态效益。始终围绕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最大化”目标,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效益价值体系。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和环城林带保护等林业生态经济建设,在实施二环四路、环城高速公路景观改造中,规模化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建设环城绿色产业经济带,实现美化城市环境与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统一。从严保护“五口水缸”和饮用水源,科学化、系统性实施南明河综合整治,精心守护好城市“生命之源”,保护好“母亲河”!改造提升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黔灵山公园,加快推进红枫湖——百花湖国家湿地公园、小车河湿地公园(二期)和小关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进一步修复水——林——湿地城市生态系统,打造城市“绿色净化器”。大力实施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城市三环内采石迹地修复,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规划建设白云金山等山体公园,十二滩、乐湾国际等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通过质量效益型生态发展,把山建成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
优化生态宜居环境。深入实施“蓝天守护计划”,编制实施《贵阳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逐步畅通城市200米以下通风走廊;推进无煤城市建设,确保年内完成老城区管道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工程,规范城区燃煤使用管理,并有序推进取缔工作;加强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扬尘污染防治以及机动车尾气、饮食油烟污染等综合治理,实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县城全覆盖,努力保持贵阳空气清新。深入实施“碧水治理计划”,加强“两湖一库”等重要水源地保护与治理,积极探索跨区域联动调水机制,全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稳定;建成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推进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完成5条支流综合治理,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改造提升5座;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倡导节约用水。深入实施“绿地保卫计划”,完成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改造提升工程;推进红枫湖、百花湖、红枫湖、小关湖湿地公园建设;新增营造林20万亩、绿地300万平方米,实施环城绿化1.5万亩;大力实施环城林带保护工程、龙洞堡片区生态修复工程、资源开采区修复工程和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工程,让贵阳市民拥有绿环、绿带、绿轴、绿核相连接的绿色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