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

发布时间: 2014-09-17 15:21:49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三)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彰显城市园林三大特色

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突出打造滨水城市、绿色城市、文化城市三大特色。

一是围绕自然水系,打造滨水品牌。六安是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其中,淠史杭总干渠和老淠河两条河流穿越中心城区长度达20余公里,其上游是大别山区六大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为此,六安市充分依托这得天独厚的优势,重点建设城市“绿带”、“蓝带”。自2002年起,六安市斥资10多亿元,对淠史杭总干渠上的所有船只进行拆解,船民上岸安置,并通过水系景观规划,实施护水、扩绿、迁居、移景,带动沿岸绿化建设,结合六安历史文化特色,构筑了城市水系新景观,建设公园、游园200多公顷,一改往日的脏、乱、差现象。老淠河是六安昔日的母亲河,但长期以来乱挖乱采现象严重,导致河床裸露,杂草丛生,垃圾遍地。2008年,六安市启动了淠河综合治理工程。为打造一个最美、最科学的城市景观带,六安市对月亮岛区域“一岛两岸”的设计进行了国际招标,在下游修建橡胶坝蓄水,形成水面1.72万亩,回水长度20公里,水面最长达1000米的宽广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倍,呈现出波光潋滟、白鹭飞翔的美景。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青年赛艇锦标赛、国际女子沙滩手球赛等知名赛事。

二是配合老城改造,打造绿色品牌。在城市建设中,六安市始终坚持把“市民是否喜欢、资源是否节约、成效是否明显”作为重要标准,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增绿、保护与整治相结合,大力实施还绿于民工程。先后搬迁了原六安体育中心,建成了8.7公顷的皋城广场,成为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搬迁了原市委、市政府,改建成13.7公顷的市民广场和九墩塘公园,使原本拥挤的城市中心地带成为老城区开敞靓丽的新景观;拆迁了北门下洼老城区,建成了20公顷的景观带;新建了中央公园,被誉为城市“绿肺”。

三是挖掘历史底蕴,打造文化品牌。六安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皋陶文化从这里起源,楚汉文化在这里成熟,红色主题文化在这里传播,形成了丰富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六安市十分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将各种文化元素有机地溶入城市建设中。六安市以大别山烈士纪念园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建设了将军浮雕墙、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纪念雕塑,园内遍植桂花,红色主题鲜明,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皋城广场的“独角兽”、淠河景观带的“文化墙”、“六安拾萃”对六安历史进行了浓缩;“南门锥”、“北门塔”、古城墙成为保护完好的古六安标志性建筑,依北门塔而建的北塔公园与多宝庵的佛教文化相得益彰。淠河景观带内设置的“淠水欢歌”、“滨河明珠”、“滨河之舞”等现代雕塑,展示了今日六安欢乐、祥和的城市文化。

新河全景

(四)创新机制,依法治绿,巩固园林绿化建设成果

为推进园林绿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工作中六安市创新实施了“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建章立制、建管并举”的管理体系。

一是严格落实规划。围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城市绿线、城市蓝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土树种应用等规划也同步编制。同时,严格按规划办事、按规划施工、按规划建绿,结合城市河流、景观道路保护建设,加强城市“绿廊”网络建设,形成了“七纵七横”的景观廊道。

二是多方筹措资金。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多元投资共建的原则,引导市场积极参与,多渠道筹集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加大投入。三年来,累计投入政府性资金10.5亿元,多渠道筹捐绿化建设资金7亿多元,同时还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企业、社会投资,并采取相应措施鼓励自筹资金搞好庭院和小区绿化。

三是健全建管机制。先后出台了《六安市关于加强绿化建设的意见》、《六安市城市规划区园林绿化管理暂行规定》、《六安市城市规划区绿线管理实施办法》、《六安市城区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六安市建设项目实行“绿色图章”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绿化建设工程施工监理监督程序和工程验收移交办法》、《不良施工企业和不良项目经理登记备案制度》等40多项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了一套“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力”的管理机制,从制度的层面加强了对城区增绿措施的保障。

四是创新管养方法。自2002年开始,六安市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作业试行市场化的探索,将市区广场、公园、游园和绿地纳入统一管理。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制定完善了管护标准,健全了考核制度,强化了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和养护水平,城市绿化管养效果明显提高,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管养分离”运作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加强对园林绿化法规落实的监督检查。

  (五)关注民生,完善配套,提升城市建设基本功能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创建既要实现城市绿地率、绿地覆盖率的较大增长,又要加强市政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此,六安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以“碧水、蓝天、清新、宁静”四大工程为抓手,全面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达361天,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达100%。制定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150多种常用园林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实施了水上公园、九墩塘公园、梦中湖游园的活水工程,保证了城市公园水质优良。注重河流自然资源保护,按照沿河景观规划,建设水体沿岸绿化,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编制了《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对城市湿地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有效保护和利用了城市湿地资源。

二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制定了《六安市城市容貌标准》、《六安市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出台了《六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数字化城管中心,对市容市貌实行24小时动态监管。启动了城区主干道市容景观提升工程,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三是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建设。截止2013年底城区建成主次干道471.44多公里、1206.55万平方米。出台了《六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试行办法》,形成了四级清扫保洁网络。建成日处理能力600吨的垃圾填埋场一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一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大力实施城市供水、污水管网建设,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达99.8%,污水处理率达87.46 %。

四是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生工作,着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全市初步建立起以廉租房、公租房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保障体系。目前,已建成月亮岛、南屏苑、城投佳苑等一批设施完善和功能齐全的示范小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九墩塘公园

(六)提升标杆,不懈努力,着力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面对大有可为的“十二五”,六安市将以建设中部地区生态名城为目标,致力优化空间布局,努力提升建设水平,以五年的谋变求新,把六安建设成为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兴业之城。

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生态格局。完善六安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支撑体系,加强城市规划区范围绿地系统统筹规划,依托重要河流水系、山体植被、游憩区及道路廊道,构建“一心、四廊、六带”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重点建设合六叶高速两侧200m宽绿廊、合六快速干道两侧100m宽绿廊、沿312国道与宁西铁路1km宽绿廊、淠东干渠生态防护绿廊和北部的新城大道防护林带等,构建城市规划区绿廊体系基本骨架,形成覆盖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绿网。

二是实施中心城区公园化战略。重点建设710公顷的九里沟城市生态风景区,建设城南公园、皖西公园等11个城市公园、13处街头游园,形成城市重要的公园网络和步行林荫路系统。结合淠河湿地公园保护,建设淠河至六潜高速互通区的植物园;积极建设和申报淠河国家重点城市湿地公园;完善和加强中央公园建设,申报国家重点公园。

三是打造城市景观道路。持续开展道路绿化提升专项行动,着力建设经三路、安丰路、梅山路、将军路、河西景观大道两侧带公园绿地;全面增加寿春路、皋城路、皖西大道、佛子岭路两侧带状公园绿地。继续实施沿街单位的拆墙透绿或扩绿工程,使单位内部绿化与道路绿化融为一体。

四是大力提高社会园林绿化水平。加强对单位、小区、街巷、乡镇、工业园区园林绿化的建设管控,积极引导创建园林式单位。积极推广节约型绿地、立体绿化、林荫路、林荫停车场建设。加大园林绿化科研投入,加强乡土树种培育应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