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助推生态旅游经济加快发展

发布时间: 2014-09-17 13:52:07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近年来,荔波樟江景区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荔波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配合下,本着“生态保护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坚持“保护为主、科学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为打造秀美山川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一、荔波樟江景区基本情况

荔波樟江景区位于贵州省南部,毗邻广西南丹县,地理位置为东径107°37′——108°18′,北纬25°07′——25°39′之间,主要由大七孔景区和小七孔景区组成,景区总面积82.6 平方公里,兼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传奇的红色文化。是今年贵州“5 个100 工程”重点打造的20 个示范旅游景区之一,是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四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在今年10 月15 日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景观质量获得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大小七孔景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观赏和科考价值。

(一)区位优势明显。景区地处桂林——贵阳——昆明的三角旅游空白区。可进入性条件优越,景区距荔波旅游支线机场13 公里,距黔桂铁路的咽喉要道—麻尾火车站19 公里,从贵阳、南宁、柳州、重庆等大中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直达樟江景区西门。从独山、三都、环江方向均有省道公路进入荔波。另外,投资33 亿元的县城至大小七孔景区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竣工,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旅游资源丰富。荔波樟江景区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丰富,境内以山地为主,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植被完好,景区森林覆盖率92%,负氧离子富集,平均含量为近10 万个/ 立方厘米,被喻为“天然氧吧”。同时景区发育了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峰体对称、整齐,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散珠状的峰丛喀斯特和串珠状的峰林喀斯特给人强大的视觉震撼。河流、湖泊、瀑布、地下河等丰富的水体景观,形态独具魅力,动与静的结合非常完美。在缺水、少土的喀斯特环境中,发育了完整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有最独特的水上森林、石上森林和沼泽森林,丰富、稀有、奇特的动植物,其脆弱和顽强体现了最高的生命意志。喀斯特国际专家研究后认为:“荔波喀斯特毫无疑问具有显著的全球价值,从地球科学和美学方面来说尤其如此。”另外,景区由于植被原生性强,破坏少,地貌生境复杂多样,植物种类繁多,为森林动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提供了多样的环境。荔波拥有地表动物266 科2000 余种。其中脊椎动物有243种,包括兽类24 科63 种,鸟类46 科205 种,爬行类9 科40 种,两栖类7 科20 种,鱼类9 科37 种;无脊椎动物8 科14 种;昆虫1468 种。荔波现有重点保护动物45 种,列为国家I 级保护3 种,国家II 级保护32 种,地方特有种45 种, 有45 种动物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荔波民族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占全县的92% 以上,景区主要居住有布依、瑶族等主体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民族风情独特。

(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荔波县委、县政府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推进旅游富民进程。通过把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旅游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2011 年全县接待游客308.7万人次(樟江景区接待游客136.86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02 亿元,2012 年全县接待游客405 万人次(樟江景区接待游客196 万人次),同比增长3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41 亿元,同比增长32.2%。2013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2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30%,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有力地助推了荔波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四)规划先行,强化管理。景区始终把喀斯特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在2007 年获国家建设部批准实施的《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 年通过的《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总体规划》和今年获批的《荔波樟江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均将生态保护作为编制的重要内容。正在修编的《荔波旅游发展规划》把生态旅游的建设进行了细致的规划。景区各类规划详细地描述了荔波喀斯特的生态环境特点,制定了喀斯特地质景观保护管理、民族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水景景观与水文地质保护管理、景区建筑风貌控制管理、绿化材料控制管理、游客人数超容量控制管理等等分类管理工作规划,为樟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建设提供了依法管理建设的原则依据和工作方略,力争把樟江景区逐步建设成为景观特色鲜明、文化内函丰富、生态环景优良、基础设施完善的风景旅游胜地,确保了景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1   2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