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一座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发布时间: 2014-09-17 10:49:27   |  来源: 联盟中国   |     |  责任编辑: 曹洋

 

郫县,地处成都西北城市通风口,向城市吹送来自高原的富氧离子。郫县,成都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地,源源不断地向成都输送市民所需的饮用水,承担着城市90%以上的饮用水供给。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赋予了郫县的天生丽质。

2012年,郫县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2013年,郫县获得国家生态县命名,并被列为全国第五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郫县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确立了“水润蜀都、生态郫县”的发展定位,按照建设成都西门口卫星城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生态乡村、品质城镇、美丽郫县”建设。

生态本底:上风上水 八河并流

岷江水经都江堰分流后,在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平原上枝丫般舒展,大部流经郫县,八河并流,沟渠纵横,河水温婉平和、精巧细致、可近可亲,给郫县平添了几分小桥流水般的婉约和妩媚,河流倒映蓝天白云,绿树掩映,景色旖旎,同密集的路网、竹木林盘、农舍院落交织一起,形成川西坝子独特的风貌景观。郫县的水质清冽,达到欧美标准,可直接饮用,是成都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全市最大的自来水厂——六厂和七厂均坐落这里,供应了成都市90%以上的饮用水,成为城市的生命之源。

郫县把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发展同步、民生为本”的水源保护工作思路,建成饮用水源保护林带1610亩、防护隔离网25公里、绿篱隔离带11公里、应急仓库1000平方米和有机农业基地1130亩。

这是一个四季绿树鲜花的地方,空气清新,气候温润,四季常绿,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公园”。这里是中国盆景之乡,全县花卉苗木超过10万亩,拥有全国最大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拥有西部最大的玫瑰基地和鲜盆花基地,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农家乐,形成了风靡全国的休闲旅游模式。从空中俯瞰,郫县就像一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成都平原上。

郫县把实施环保重点项目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重点累计投入资金30.24亿元,全面完成35个生态环保重点项目。建成1个县级、6个镇级、9个末端污水处理厂(站)和12个村级微型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近700公里雨、污水管道,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7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2%;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120公里健康生态绿道建设。

全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拥有公园绿地10平方米,全县14个镇均跻身环境优美乡镇。漫步郫县城乡,犹如置身巨大的花园,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公园,更是人们心灵的家园。

生态产业:现代产业辉映碧水蓝天

生态是郫县最大的发展优势,也决定着郫县发展的取向。在发展中,郫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定位和生态优先的思路,就是抓发展、做决策、上项目,首先考虑的是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要努力使“绿色GDP”成为各镇各部门的追求,“绿色政绩观”成为各级干部的追求,“绿色生产观”成为广大企业的追求,“绿色消费观”成为全社会的追求。

生态立县,核心是生态经济立县。郫县大力按照建设“生态经济区”的思路,大力推进三次产业生态化、高端化发展,努力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走出一条综合效益最大化、单位消耗最小化的郫县特色“产业倍增”之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依托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重点要在农业的精细、精品和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按照生态、安全、高端的方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示范农业、观光农业、农业科技总部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打造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检测体系,打响郫县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品牌,建成服务都市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同时,郫县着力提升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水平,引导发展一批精品园艺场和高端花卉苗木种植基地,重点把花园、友爱连片打造成为集培育研发、观光展示、市场交易为一体的精品苗木示范区。按照一三互动、文旅融合的思路,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农场、现代农庄、乡村酒店,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造全国一流的乡村休闲度假示范区。

依托全国唯一的川菜产业工业园区,提升发展川菜特色产业,围绕“双百亿”目标,制定川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豆瓣产业集团化发展,大力推动川菜产业链及产品创新发展,着力构建“研发、生产、流通、加工、配送、销售、体验观光”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引领全省川菜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同时,政府、企业合力加大投入,构建完整的食品检测体系和有效的政府监督体系,加大宣传包装力度,努力将川菜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食品安全放心园区。

设立生态红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一方面,坚决把住新上项目生态环保的“第一关”,有污染的项目,不管投资多大、利税多高,一律不得进入。坚持集中集群集约和“环保、低碳、科技、高端”的发展思路。更加强化创新驱动,抓紧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创业投资体系,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在企业建立、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努力建设科技型园区、创新型城市。另一方面,对现有污染和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清理整顿直至关闭。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强度,健全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使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加大对污染行为的处理,不给任何污染行为以可乘之机,不给子孙后代留下环境包袱和污染遗憾。

走进郫县工业园区,见不到烟雾、污水、垃圾,听不到机器轰鸣的噪音,满眼是绿荫如盖,芳草如织,鲜花点缀,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宛似公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了双赢,成为环境友好型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

生态文明:一个城市的人居追求

生态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也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人居品质的根本要件,是区域价值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区位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凸显出郫县优越的人居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郫县把开展生态系列创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着力提升区域生态品质,建设美丽郫县。为此,郫县按照“建大公园、建大景区”的要求,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在保护好“川西田园”美丽风貌的同时,广泛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生态园区等生态系列创建工作,努力构建“水润蜀都、绿满鹃城、花香郫县”的美丽图景,让区域的生态系统更加完善,让郫县和主城区的水质和空气质量更有保障,让“住郫县生活品质高”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和现实。目前,郫县14个镇全部获得国家生态乡镇命名,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乡镇满覆盖,建成123个市级以上生态村,生态村比例达80%;建成750户市级生态家园,4个园区获得省级农业生态园区命名。

首抓亮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城市灵性、活力、品质的象征。亮水,就是要水质清亮,同时又要显水露水,让人可见、可近、可亲。以境内八条河流为重点,全面实施清淤疏浚、污水截流、生态护岸、环河林带建设等工程,重塑河流朴实自然、水清岸绿的形象,确保每一条河流都打理成为流动的风景和带状的公园。特别对沱江河等流经城市城镇规划区的河段,高品质规划建设一批富有人文气息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新地标。大力实施水源保护工程,有计划地搬迁饮用水源保护区居住农民,划定生态红线,精心打造一批生态湿地和生态涵养区,把水源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有机农业的标志区、生态旅游的新去处。

在清水河,一江清流缓缓流过,蓝天白云倒映其间,两岸绿树婆娑,游人如织。沱江河穿城而过,被郫县人誉为“母亲河”,改造后,两岸绿树成荫,一步一景,将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健身等功能融合,成为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也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绝佳去处。

重抓增绿。大力实施城乡增绿工程、生态植被恢复和园林景观营造,坚持栽大树、大栽树,多栽树、栽好树,形成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四季有景的优美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成为天然氧吧。种花也好、栽树也好,既要讲品质,也要讲成本,还要创新机制,关键是易成活、宜观赏,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在注重保留原生植被的同时,采取“见缝植绿”、“拆旧补绿”、“立体增绿”等方式,打造一批观赏型、游憩型的绿地公园和街头小品,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的景观效果,几条重要公路干道,均高标准打造成为景观示范带和生态示范带。发挥全国“盆景之乡”和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的优势,提升区域绿化美化品质,道路沿线的花卉苗木种植包括城市景观营造,优化布局、精心打理,做到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视野通透,让市民、游客将川西田园的美景尽收眼底,抓紧推进环城生态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成为郫县乃至成都的“生态明珠”。

狠抓治污。源头抓起,标本兼治,对现有污染和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清理整顿直至关闭,做到快还旧帐、不欠新帐。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强度,健全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使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对污水“直排”、“偷排”的行为予以重拳、顶格处理。全面推进绿色低碳消费,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积极建设低碳示范区。

大抓理乱。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做到全覆盖、无缝隙,常态化地保持清洁、清爽的城乡面貌。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城镇背街小巷、“城中村”、社区院落等区域,深入持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力消除“脏、乱、差”现象。坚持硬件改善与软件提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着力健全完善公众共同参与的约束监督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提升城市文明品质和管理水平,提升郫县城乡人居品质和品牌价值。

郫县,成都西门口卫星城,正出落成最宜居宜业的人居福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