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朝天门》开展 境内外近千张照片“探”重庆来去之路
发布时间: 2017-03-15 14:39:1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 君君
陶维新的一张19世纪末重庆城全景照片长约两米,令人震撼。图为观展者欣赏陶维新照片。 刘贤 摄
《永远朝天门》影像展14日至26日在重庆开展,收纳近千张照片,其中大部分来自境外机构和个人。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
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流之处的朝天门是重庆的城市符号和历史符号。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说,朝天门是老重庆17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此展以朝天门为基点,是从历史学与影像学视角对重庆城市历史文献的一次新发掘。近代朝天门的影像资料多来自西方世界,这也是19世纪后期重庆开埠以来,向中国和世界的第一次集中展示,弥足珍贵。
从1870年到现在,展出的照片拍摄时间跨越147年。第一部分展现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重庆开埠时期社会图景,视角小至民众衣食住行,大至重庆全景。第二部分是“抗战与城兴”,照片真实记录下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轰炸时,普通民众包括在渝外国人的避难逃亡情景。第三部分“重庆新生”是1950年至1997年当地民众生活、工厂生产等图景。第四部分“弄潮时代”呈现1997年重庆直辖到现在日新月异的变化。
照片来自市民、摄影师、博物馆、老牌国企等。执行策展人王远凌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称,大部分照片来自境外机构和个人。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瑞士摄影基金会、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中国历史照片研究中心、玛格南图片社等皆对展览有所支持。
约翰·汤姆逊、陶维新等第一批进入重庆的外国摄影师将19世纪末的重庆用照片定格下来。展览中最早的照片即为约翰·汤姆逊镜头中的三峡。
陶维新的一张19世纪末重庆城全景照片长约两米,令人震撼。研究重庆历史的周勇此前也未曾见过。他指着照片上朝天门的位置感慨道,“没上九十岁的人,都没见过朝天门老城门模样”,而这张照片让大家看到了原貌。
法国摄影师JulienHazemann拍摄于2017年的一组图片故事“重庆棒棒”(指挑夫或力夫),用25张照片呈现从农村到城市以力气谋生的“棒棒”如何辛苦劳动,奉献于城市,逐渐融入城市生活的故事。在Hazemann看来,“棒棒”为生活奋斗的故事也是重庆的故事。
“变化太大了,太大了。”在重庆生活了60年的袁先生看展时连连感叹。
法国艺术家柯凯乐告诉记者,从影展中看到了重庆城市面貌从扁平到立体的变化过程。
作为展览的学术指导人,周勇说,这些照片展现了重庆人的家谱、重庆文化的根脉、重庆面向未来的去路。在3月14日这个直辖纪念的日子开展,也是“重庆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宣誓”。
新闻热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