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场”到“全家秀场”:新螺蛳湾的转型进化论
“妈妈,我还要再坐一次小火车,这真是太有趣了。”11月15日,金尚俊园的刘女士带着孩子和父母来到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孩子乘坐米轨小火车感受着滇越铁路的历史文化,她则用之前抢到的消费券抵扣了200元餐费,她说:“近两年忙工作和家庭很少逛街,今天才发现这里早不是过去的批发市场了,不仅能购物、吃美食,还有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我还有消费券,一会要带父母买一些秋冬衣物,现在的新螺蛳湾真的就像我们物业小程序里写的‘全家人的新螺蛳湾’。”

“以前来螺蛳湾是扛着大黑塑料袋进货,现在推着婴儿车带娃逛街!”在滇忆465街区给孩子买糖画的市民王女士也是深有感触,她展示了手机里十年前的进货照片,照片中的批发市场,现已蜕变成为文化旅游地标。这场变化的背后,是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近五年投入7亿元打造的硬件革命与业态重构双重工程,让这座老牌商贸城完成了从“卖商品”到“卖体验”的华丽转身。
硬件升级:用7亿投入重构商业空间逻辑
走进新螺蛳湾F区,公共卫生设施全新升级,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这些细节藏着商贸城的“硬件密码”。近五年,7亿元改造资金不仅花在了“面子”上:外立面换上现代幕墙,卫生间升级为母婴友好型,更用在“里子”上:消防系统全面迭代,智能监控覆盖每个角落,连停车场都装上了车牌识别寻车系统。“以前找车要半小时,现在扫码30秒定位,商户送货效率至少提升20%。”物流司机老张的感受,道出了智慧化改造的实效。

绿色转型同样亮眼。今年4月28日,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全容并网发电。作为云南省商贸领域绿色转型的里程碑工程,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4.6兆瓦,预估年平均发电量可达6040万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8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2万吨。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不仅提升商业区的能源自给率与用电稳定性,也优化了区域电力供应结构,降低对传统电网的依赖,打造了“光伏+商业”融合的新样本。

批零一体:让“进货商”与“遛娃族”共融
“这件羽绒服给我拿5件!”“这件童装给我来1件!”在童装区,批发商和宝妈的声音此起彼伏。这种“批零同场”的场景,正是新螺蛳湾“业态革命”的缩影。在保留38大业态、170万个单品批发优势的基础上,市场引入亲子游乐、网红餐饮、非遗体验等C端业态,首创“一件也是批发价”模式,让大理游客杨先生感叹:“给全家买礼物,比超市便宜三成!”

活动引流则让“流量”变“留量”。今年11月5日,“新螺蛳湾•超级购”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俊发集团面向全体业主发放的2300万元现金消费券陆续启用,配套推出的6万份“美物券”“美食券”,通过零门槛领取、直接抵扣的补贴方式,精准激发市民消费热情。在短期刺激之外,更着眼长效培育:按照规划,到2026年春节前消费券发放总额将达3000万元,未来五年更将持续投入不少于1.5亿元,以“短期活动引流+长期生态培育”的系统性消费促进措施,为批零共融的市场生态注入持久活力。
此外,今年泼水节期间,318万平方米的商业体里涌入20万游客,傣家歌舞表演与服装批发摊位交相呼应;火把节更创下日均30万人次客流纪录,夜市摊主李姐的乳扇摊位三天卖出了平时一个月的量。白天是商户的“生意场”,晚上是市民的“幸福场”。运营团队这样定义“365天不落幕的游购秀场”——通过“批零一体+文化活动”的组合拳,市场成功将B端商户资源转化为C端消费吸引力。

从智能停车场到滇越铁路主题灯光秀,从光伏屋顶到非遗市集,新螺蛳湾的转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商业逻辑的重构。当“全家人的螺蛳湾”不再是广告语,而是市民推着购物车、孩子举着棉花糖的真实场景,这座商贸城正用硬件+业态的双轮驱动,书写着西南商贸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新答案。(马琛/文、俊发•新螺蛳湾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