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鼓变“画布” 上海市民体验新疆文化魅力
11月15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二楼的“盲盒空间”内暖意融融,“2025沪疆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一,“手鼓上的新疆农民画”手工体验课在此正式开启,为上海市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疆文化体验。

活动现场,一排排素净的手鼓和缤纷的颜料早已准备就绪,指导老师带来的特色纹样图集,如同一幅新疆的缩影,饱满的葡萄、坚韧的胡杨、古老的莎车老城建筑、十二木卡姆的悠扬乐器和艾德莱斯绸的灵动纹路,每一个符号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们纷纷拿起画笔,轻勾线条,细心填色。原本朴素的鼓面,很快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的复刻了艾德莱斯绸的飘逸韵律,有的绘满了象征丰收的累累葡萄,还有的精心勾勒出沙漠之舟骆驼的沉稳轮廓。

“一直对新疆心向往之,今天能在手鼓上作画,再敲击出它的声音,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仿佛真的触摸到了那片土地的脉搏。”市民易伏明说。

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参与。指导老师穿梭其间,一边解答着绘画技巧的疑问,一边讲解每处纹样背后的民俗故事,现场氛围格外温馨融洽。
乌鲁木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美术部干部孟庆杰说:“手鼓是新疆文化的一个‘活’的符号。我们特意选择将农民画与手鼓结合,就是希望让这件乐器不只是一件‘发声的工具’,更能成为一块展示民间艺术的‘文化画布’。期待通过这种方式,让上海市民能从一个‘小物件’入手,真切地感受到新疆文化的温度与深度。”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手鼓这一日常乐器与农民画这一生活艺术的创造性结合,让参与者在亲手绘制、亲手敲击的沉浸式体验中,实现一次“接地气”的跨文化对话。交流周还将推出歌舞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作市集等多项活动,持续搭建沪疆两地民心相通的桥梁,在互动与共创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绽放时代光彩。(白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