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新疆北庭学学术研讨会在吉木萨尔县召开
11月16日,第九届新疆北庭学学术研讨会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等27所高校及科研机构80余位专家以及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2名外籍专家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庭历史文化中的生动实践”主题展开深度研讨。

第九届新疆北庭学学术研讨会现场。马思源摄
研讨会由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设置考古研究、土遗址保护、文旅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四大议题,通过“保护—传承—利用”全链条探讨,为边疆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方案。
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贾秀慧表示:“北庭故城的城市布局与长安城形制相像,反映出中原城市制度建设在新疆的实施;出土的‘悲田寺’陶片显示出中原救济制度在新疆的落地生根;通过吐鲁番、敦煌等地发现的北庭文书内容,涉及屯田、赋税、军队运作等,反映出唐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有效管辖和治理。”
吉木萨尔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吴乐介绍道:“近年来,吉木萨尔县以北庭故城遗址为核心,持续加强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将直接服务于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让千年北庭文化活起来,为新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
会议期间,文物出版社与吉木萨尔县北庭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将充分发挥文物出版社的专业出版优势与北庭学研究院的在地研究特色,推动北庭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整理与广泛传播。

签约仪式。马思源摄
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北庭故城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历程,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实物载体。本届研讨会进一步拓宽了北庭学的研究视野,为边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马思源、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