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绿电造箔与能源循环的“双向奔赴”

时间:2025-11-1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精河县,一条由绿色电力驱动、以能源循环利用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径正快速发展。精河县化成箔综合体项目创新性构建“余热供暖-冷却循环”的能源利用模式,实现了“绿电造箔”与民生供暖的深度耦合,让清洁能源在电子新材料制造与民生保障之间高效循环。

该项目最具特色之处是能源循环利用体系。通过专用换热站,化成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可直接输送给供热企业,用于精河县城河西片区约60万平方米的供暖需求。而供热企业的冷水则被回用于化成箔生产的冷却环节,形成了“热换冷、冷换热”的良性循环,这一创新设计使得能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

精河县化成箔综合体是集民生供暖、电子新材料、生态农业和新能源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据了解,项目中的集中供暖、电子化成箔、生态农业三个子项目已陆续投产,备受关注的化成箔生产线已于今年4月正式投运,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化成箔作为铝电解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其生产对电能质量有着严苛要求。“如果在生产中断电超过十分钟,产品会直接沦为废品。断电超过半小时,生产车间设备也会受到化学腐蚀,后果不堪设想。”化成箔项目负责人蒋建荣表示。

项目创新采用“绿电直供”模式,充分利用精河县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配套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确保化成箔生产全程使用清洁电力。新疆安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政介绍:“我们正在推进的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绿电造绿材’的闭环生产,这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为确保这一循环体系的稳定运行,国网博尔塔拉供电公司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今年4月投运的精河县电采暖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通过“绿电直供+智能调控+循环利用”的创新模式,为项目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该公司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全程服务,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稳定。

目前,该项目所在的供热公司依托蓄热式电锅炉技术,全部使用本地绿色电力,总供热能力已达130多万平方米。这种“产业+新能源”的发展模式,既实现了节能减排,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化成箔4000万平方米,年发电量15亿千瓦时,满足150万平方米集中供暖和200亩生态农业生产需求,年产值可达35亿元,并将为当地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

这场“绿电”与“绿色制造”的深度对话,不仅开创了产业低碳发展新模式,更展现出循环经济的强大生命力。精河县用实践证明,绿色发展不是负担而是机遇,清洁能源与现代工业的这场“双向奔赴”,正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奥吾东、刘霞)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