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党建护航残疾人逐梦幸福路
在云岭大地的山水间,一抹党建“红”正持续温暖着残疾人群体的前行之路。云南省残联锚定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残助残实效,为全省残疾人铺就了一条覆盖康复、就业、权益、文化的全方位幸福之路。
党建铸魂,筑牢融合发展根基
云南省残联构建起“理论武装、机制保障、堡垒筑基”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体系。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技能培训、康复救助、就业帮扶等全业务链条,从盲人“指尖逐梦”技能提升到残疾儿童“家校共育”康复模式,让理论实践落地生根。
同时,建立“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工作机制,将助残成效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核心标尺,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一岗双责”,带头下沉基层破解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在“复明7号”流动眼科手术车、残疾人就业基地、康复服务机构等关键阵地,设立党员先锋岗,争创“四强”党支部,通过“双培养”机制打造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扶残助残队伍,让战斗堡垒在服务一线强起来。
品牌赋能,激活精准助残效能
立足职能打造多元化特色党建品牌,让助残服务更具针对性和生命力。精准服务领域,“党建+精准适配”品牌通过“评估-适配-训练-跟踪”全链条服务,在“暖边固防”行动中为228名边境及偏远地区重度残疾人上门适配辅具247件;“云暖万家阳光同行”品牌依托阳光家园托养项目,“十四五”以来已为12.56万名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等服务,实现“托养一人、幸福一家”的社会效应;运行12年的“复明7号”流动手术车,累计为6万余名眼疾患者提供体检服务,完成复明手术逾1.7万例,让党的温暖直达群众家门口。
就业增收方面,“金轮椅筑梦”品牌聚焦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难题,开展订单式培训,2025年培训的60名学员实现100%就业;构建“岗位开发-定岗培训-就业输送”闭环机制,年内帮助117名残疾人稳定就业,推荐114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顺利入职。
权益保障领域,“党建+无障碍同行”品牌推动全省开展1650余场无障碍体验活动,完成3000余条城市道路改造、4500余项公共建筑无障碍升级,实现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率100%。联合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整改无障碍电梯127部,让残疾人出行更便捷、参与社会更平等。
文化体育领域,“融合共享携手同行”品牌通过残疾人文化周、艺术汇演等活动丰富精神生活,近千名残疾人演员参与第十届云南省残疾人艺术汇演,选送的《无声梨园情》等3个节目入围全国汇演;以备战全国残运会为抓手,组织13个项目187人集训,斩获34枚全国赛事奖牌,“康复体育进家庭”活动惠及2903名残疾人,以体育力量助力康复健身。
实干践行,书写共同富裕答卷
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以实打实的举措推动助残工作提质增效。康复救助方面,构建“1+N”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体系,实现省内异地康复服务全覆盖,2025年救助残疾儿童超10000例,满意度达100%;省残疾儿童康复学校通过“双座谈会”机制建立“征集意见-研讨落实-跟踪问效”闭环,精准解决康复教学、家校协作等问题。
就业帮扶不断拓宽路径,开展直播带岗、专场招聘等活动,今年组织31场残疾人网络招聘会,发布岗位信息4448条;在大型移民安置区,通过专项培训、就近设岗等方式,帮助44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政策宣传直达基层,通过政策宣讲会、新媒体专栏、基层解读等形式,发放宣传手册5万余册,让惠残政策家喻户晓。权益保障持续加码,2025年组织55名考生跨省参加盲人医疗按摩考试,为31名盲人考生提供专项辅导并保障其顺利参加单招单考,党员干部全程护航。
下一步,云南省残联将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完善融合机制,优化康复、就业等重点领域服务品牌,推广融合发展经验,形成“一支部一品牌、一领域一特色”的工作格局,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位残疾人身边,为共同富裕注入助残力量,让红色光芒持续照亮残疾人的阳光前行之路。(张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