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十四五”以来 昭通扎实做好“产城人”文章赋能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11-1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1月13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昭通市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子,用实干书写了“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昭通答卷”。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昭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1429.2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016.9亿元、年均增长6.9%,经济总量前进1位、列全省第6位。2025年,经济总量预计突破2110亿元,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脱贫成效也得到新拓展,5年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巩固脱贫成果考核连续4年列全省第1位。

产业体系的迭代升级成为发展的核心引擎,昭通构建起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等“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3000亿元。电、烟、煤“老三样”加快转型,硅、铝、磷“新三样”成形起势,“绿电+先进制造业”开辟了昭通工业经济新赛道。在高原特色农业领域,全市累计种植苹果、竹子、花椒、天麻等特色农作物超900万亩,昭通苹果、昭通天麻等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带动44.04万脱贫户持续增收。

城乡融合发展在“滇东北城镇群”定位引领下持续纵深推进,“一城三区”的中心城市辐射格局逐渐成型,中心城市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占比分别达41%、38%,全市新增经济“百亿”县4个、总量达到9个。同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协同共进,昭通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稳居全国前30位,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年保持在99%以上。

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十四五”期间,昭通新建改扩建学校461所,新增学位16.7万个;滇东北中心医院及11县医共体投用后,4000余名患者实现回流本地就医;创新推出的“受托管护人”机制,实现8.6万名留守儿童和3.2万名留守老人管护全覆盖,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达476.8亿元,占比高达83%。

此外,昭通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为增长注入活力,通过倡导“六种良好风尚”,打造“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城市品牌,5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36亿元,经营主体达43.6万个,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2025年避暑旅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成功跻身云南“四大旅居目的地”。

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表示,“进入‘十五五’,昭通将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新征程,渝昆高铁、昭通新机场、沿金沙江高速公路建成投运后,将助力昭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黄金期。”(高丙芸)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