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养老服务绘就“夕阳红”幸福画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推动老有所养”,要求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为新时代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指明方向。近年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锚定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以构建“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品质优良”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核心,在设施建设、服务供给、政策保障、社会氛围营造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让老年群体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织密“居家+社区+机构”协同网,养老服务无死角
香格里拉市打破场景壁垒,构建多维度联动的养老服务格局,让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找到适配的养老选择。在机构养老方面,建成运营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1所,设置床位85个,其中护理型床位55个,重点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目前已入住27人(含特困供养人员18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2人),实现“兜底保障”精准落地。社区养老层面,累计建成51个养老服务机构,同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其中建塘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作为示范标杆,整合智能适老产品展示、中医理疗、科技康养等多元功能,成为辐射周边的社区养老“枢纽平台”。居家养老领域,为890户困难老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通过安装扶手、铺设防滑垫、改造卫生间等细节优化,将安全保障延伸至老人生活“最后一米”,最终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闭环服务体系,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筑牢“底线保障+普惠服务”双基石,破解养老急难愁盼
围绕老年人最关心的“吃饭、健康、经济”三大核心需求,香格里拉市做实做细基本养老服务,用实打实的举措回应民生关切。就餐保障上,全力推进“老年幸福食堂”建设,5个标准化幸福食堂陆续投入使用,提供营养均衡、价格亲民的一日三餐,部分食堂对80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就餐政策,彻底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的现实困境。健康服务方面,依托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开设中医理疗区提供风骨液中药熏蒸、中医脐灸等特色服务,配备深睡小屋、微高压氧舱等科技康养设备,推动健康护理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养老+医疗”一站式满足。政策补贴上,精准落实高龄津贴与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政策,累计为146978人次高龄老人发放津贴825.0721万元,为8779人次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服务补贴43.895万元,用政策“温度”托起老年人生活“稳稳的幸福”。
激活“科技赋能+专业服务”双动能,养老品质提质增效
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香格里拉市通过科技与服务双轮驱动,推动养老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升级。科技赋能方面,在示范养老机构设立智能适老化产品展示区,涵盖智能喂食器、助行机器人、床边呼叫系统等覆盖吃饭、穿衣、上下床、应急求助等全生活场景的智能设备,让老年人便捷享受科技红利,减轻照护压力。专业服务层面,组建由医护人员、社工、志愿者组成的专业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健康体检、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推进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流程、明确服务标准、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服务专业度,确保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营造“全龄共享+关爱包容”好氛围,共建老年友好家园
从硬件设施改造到软件服务升级,从政策精准保障到情感贴心关怀,香格里拉市多维度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适老化改造让居家环境更安全,老年幸福食堂让就餐更暖心,高龄津贴让政策更普惠,中医理疗与科技康养让健康更有保障,志愿者服务让精神更充实。这些举措不仅切实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更在全社会持续传递“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价值理念,让关爱老年人成为社会共识。如今的香格里拉,老年人出行更便利、生活更舒心、精神更富足,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一幅温馨和谐的“夕阳红”幸福画卷正在云岭高原徐徐展开。
香格里拉市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把养老服务事业作为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持续深耕——进一步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协同服务体系,扩大适老化改造覆盖范围,加密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深化医养康养深度融合,丰富普惠性服务供给,让优质养老资源触手可及;强化科技赋能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服务从“有”向“优”、从“优”向“精”升级;持续厚植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让关爱老年人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未来,香格里拉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安享幸福晚年,以更扎实的养老服务成效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迪吉卓玛、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