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沙漠红枣喜丰收 生态产业富农家

时间:2025-11-1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目前,于田县的2万余亩红枣迎来了丰收。枣树枝头,饱满的红枣如万千颗“红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清甜果香弥漫,绘就大漠绿洲的丰收画卷。这“一棵树两份利”的特色产业,既筑牢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又驱动乡亲增收,在沙漠绿洲上书写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让绿色希望在戈壁不断延伸。

于田县的2万余亩红枣迎来了丰收。司热皮力摄

近日,走进于田县阿热勒乡风兮果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红枣分拣车间,机器轰鸣与员工笑语交织,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将鲜枣按大小、品质分类分拣、打包装箱,确保每一颗红枣以最佳状态奔赴市场。

红枣种植户何庆平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说道:“这枣树可是我们的‘宝贝’!它不仅能固沙防风,改善我们这里的土质和气候,结出的果子还能卖上好价钱,真正是‘一棵树,两份利’。很多客商都是慕名而来,看中的就是我们面积大、品质好、纯天然的特点。今年预计总产值非常可观,我们的钱袋子又能鼓一鼓了。”

何庆平拥有14年的红枣种植经验,他的500亩红枣地,是这片土地馈赠与匠心耕耘完美融合的生动见证。每一颗红枣都承载着沙漠绿洲的醇厚与希望。

工人们熟练地将鲜枣按大小、品质分类分拣、打包装箱。伊帕尔古丽摄

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阿尔喀吾斯塘村的红枣种植基地,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分工明确、干劲十足,有的挥动着筢子采收果实,有的细致地将红枣挑拣装盒,田间地头回荡着阵阵欢声笑语。如今,于田县的红枣产业已构建起从田间采摘、分拣包装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各个环节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家门口就业”的满足感洋溢在每一位从业者的脸上。

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阿尔喀吾斯塘村的红枣种植地一片繁忙景象。司热皮力摄

“村里的红枣产业发展起来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采摘、分拣、包装,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手,一天能挣150元左右,既稳定又能照顾家庭。”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阿尔喀吾斯塘村村民帕提古丽•艾合买提说。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造就了于田红枣的卓越品质。充足的光照、巨大的昼夜温差,搭配纯净雪水灌溉与沙质土壤滋养,让红枣积累了饱满的果肉与浓郁的糖分,当地选择在树上自然风干的模式,使红枣安全性与营养价值兼具。凭借果形饱满、皮薄肉厚、糖含量丰富的特点,于田红枣早已成为高端干果市场的“宠儿”,赢得了客商与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枣树枝头,饱满的红枣如万千颗“红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伊帕尔古丽摄

“红枣产业是我们推动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品牌打造、精深加工和农旅融合上下功夫,让于田红枣的品牌更响亮,让农民的腰包更鼓,让这片绿色的生态屏障更加稳固。”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吐尔洪•买合木提说。

据悉,于田县红枣种植总面积达3.86万亩,其中2.09万亩已进入挂果期,今年总产量预计可达0.95万吨。从昔日抵御风沙的生态屏障,到如今支撑乡村发展的产业支柱,于田红枣的“双重价值”,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伊帕尔古丽•日介甫、司热皮力•买吐送)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