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渡:守护蓝天碧水 共绘美丽新图景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源头治理、系统防范”为原则,紧盯重点任务,坚持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描绘美丽弥渡新图景。
精准监测赋能生态环境监管,守护绿水青山
近日,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弥渡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员身着反光背心,在华润水泥(弥渡)有限公司废气排放口进行采样监测,为环境监管提供确切依据。

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弥渡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胡俊林介绍:“我们对采样头在采样前后分别进行称重,然后根据两次称重的差值,结合现场采集的气体量,来计算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浓度。最后,再依据国家标准进行评价,判断浓度是否超标。”

(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弥渡分局实验室化验。鞠强/摄)
为解决以往监测工作中“不够精,不够准”的难题,弥渡县专项投入资金,引进了包括恒温恒湿称重系统在内的多台先进设备,这些设备能够满足水、气、土壤等多种环境要素的监测需求,显著提升了复杂污染物分析的精度与效率。目前,弥渡县已构建起一个响应更迅速、数据更精准、覆盖更全面的环境监测网络,为全县环境管理、执法监督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2016年以来,生态环境监测站累计开展各项监测工作任务687次,出具监测报告687份,监测数据20192个,平均每年出具监测数据2019个。

(地表水采样。鞠强/摄)
筑牢水源安全防线,守护生态和谐
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弥渡县围绕打好“碧水保卫战”,积极争取环保专项资金,实施一系列水污染治理项目,为城乡居民用水筑牢安全防线。2022年,弥渡县投资1752.85万元,启动实施桂花箐水库、蒙化箐水库、彭家庄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通过安装界桩、宣传牌、安全警示牌、隔离围栏以及监控系统等设施,有效防止人为破坏、钓鱼、放牧等活动对水源地的污染和破坏。同时,环保、水利等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水库上游村庄村民的环保意识,既改善了村庄居住环境,又切实保护了水资源安全。

(废气排放口采样检测。鞠强/摄)
“十四五”以来,弥渡县累计争取环保专项资金69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弥渡县礼社江国控断面上游毗雄河段水污染治理工程、弥渡县桂花箐水库蒙化箐水库彭家庄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弥渡县2023年农村环境整治、弥渡县礼社江龙树桥国控断面上游毗雄河苴力段水污染防治工程、弥渡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项目等五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工程,对毗雄河流域、县级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村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治理,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全域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守护乡村生态底色
目前,新街镇新胜村委会刘安厂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该项目总投资364万元,铺设污水管道2.6公里,并修建2座大三格化粪池,解决刘安厂的生活污水排放难题。

(刘安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施工现场。马素萍/摄)
据村民小组长胡文荣介绍,长期以来,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困扰着刘安厂村民。以往家家户户将化粪池水直接排入村里两条沟渠,炎热天气时沟渠恶臭刺鼻。因此,实施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得到了大家的全力支持与配合。村民刘兆春说:“施工时土堆到我家厨房门口,从我家厨房接电,我们都没有怨言。”
刘安厂只是弥渡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一个缩影。弥渡县今年将刘安厂等33个自然村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达6490万元,覆盖8个乡镇。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项目村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66亿元用于农村污水治理,已有46个行政村顺利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村庄环境更加美丽宜居,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从“精准治污”到“系统保护”,弥渡县以硬举措、实作风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后,将继续严格按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要求,持续巩固和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紧盯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等重点要素,严格落实各项重点防控措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发展。(王桂琼、李克钊、鞠强、马素萍、周志、弥渡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