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县多举措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精河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2025年末产值达7.86亿元,较“十三五”末增超30%,带动1200余户养殖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这背后,是精河县以机制创新强保障、项目驱动优结构、科技赋能提效益、绿色转型谋长远,推动畜牧业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转型的实践。

在精河县托里镇养殖户依•夏拉家中,黑头羊采食正欢,他正在用搅拌机备次日饲草料。“以前靠经验,现在有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每只羊多赚100多元。”看着300多只改良肉羊,依•夏拉笑意十足。其经历是精河县畜牧业惠民的缩影。
精河县将畜牧业纳入县域“十四五”规划重点,2022年6月,精河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成立,构建“上下联动、权责清晰”体系。“我们建立定期调度、专项督导机制,分解牛羊提质、疫病防控等任务至乡镇岗位,确保落实落地。”精河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主任居玛塔衣•阿利泰表示,通过常态化指导,帮助基层及时解决养殖场建设、养殖户技术需求。

在精河县雪峰奥群羊业“四万只种羊”基地内,标准化圈舍整齐,自动化饲喂设备运转有序。“推行‘四统一’模式,种羊存活率超 98%,还能帮周边养殖户发展养殖业。”基地负责人李刚介绍,“十四五”以来,精河县整合项目资金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亿元,建成雪峰农业“十万头生猪”、友桥养殖场扩建等项目,筹建5个肉牛繁育基地,形成规模化养殖集群,占全县总量60%以上。

“以前黄牛年产一犊,品种改良后长得快、卖价高,去年养牛赚了8万多元。”精河县茫丁乡养殖户吐尔逊江夸赞品种改良。精河县组建12支流动技术队,开展黄牛改良、胚胎移植等服务,累计改良黄牛6.8万头,引进良种1.4万头(只)。依托县级改良中心,肉牛产肉量提升20%,奶牛产奶量增加18%,良种覆盖率从65%升至80%以上,建成全疆县级最大多胎羊繁育基地。

在新疆友仁源有机化肥公司内,沼气池运行有序,挖掘机转运有机肥原料,工人忙着打包发货。“以前粪污难处理,现在资源化利用,还能卖有机肥。”养殖场负责人刘雄说。精河县投入800万元,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为23家规模场配设施;创新“养殖—粪污—种植”模式,带动3家有机肥企业,年粪肥还田超4万亩,综合利用率破90%,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春秋季兽医上门免疫,并宣传防疫知识,这为科学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养殖户阿汗木江•赛买提说。精河县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防控体系,推行“领导包乡、技术人员包村”,联合疾控开展布病筛查。“十四五”期间,累计免疫牲畜超78万头(只),筛查重点人群4200余人次,重点疫病抗体合格率稳超70%,无重大动物疫病。

数据显示,“十四五”末,精河县猪牛羊预计存栏47.13万头(只)、出栏40.06万头(只),家禽存栏7.91万羽、出栏17.25万羽,肉蛋奶总产量破1.991万吨,对农牧区经济贡献率超25%。
谈及未来,居玛塔衣•阿利泰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肉牛繁育基地建设,扩优质种畜推广;深化‘种养结合’,提高粪污利用效率;加强培训,培育新型养殖主体,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叶•叶尔登比力克、巴扎尔别克•叶尔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