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从裁缝店到就业“引擎”:墨玉创业者艾则孜10余年深耕 织就乡村振兴增收网

时间:2025-11-0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走进墨玉县喀拉喀什镇库墩村的新疆碧叶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员工们将蓝色、红色的布料按尺寸裁剪、缝制,50台缝纫机的嗡鸣声交织成热闹的生产节奏。车间角落的订单板上,除了墨玉县各中小学的需求清单,还有来自和田市、皮山县等周边县市的合作意向——这家10年前还只是创始人艾则孜・麦合木提开在村口的一间小裁缝店,如今已成为了“校服供应商”。

时间回到2014年,当时的艾则孜・麦合木提凭着年少时学的裁剪手艺,凑了8000元积蓄,在村里租下15平方米的小屋,摆上两台二手缝纫机,开起了裁缝店。“刚开始只能接些改衣服、做窗帘的小活,有时一个月都没几单生意。”艾则孜・麦合木提回忆,资金短缺时,他甚至要赊账买布料。面对镇上连锁服装店的竞争,他咬牙坚持“用最好的料、做最细的活”,每件衣服的针脚密度、尺寸误差都反复核对,慢慢攒下“实在”的口碑,周边村民做新衣都主动找他。

转折发生在2021年,艾则孜・麦合木提看到了扩大经营的契机。“当时村里不少妇女想上班又走不开,我要是能办个制衣厂,既能接大订单,又能帮大家在家门口就业。”他拿着创业计划书,在镇政府的协助下,租下村集体闲置厂房,申请到5万元创业补贴,购置10台新缝纫机,将小裁缝店升级为“新疆碧叶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专门承接校服、工装等批量订单。

4年过去,公司的生产线不断扩展,员工增加到50人,全部是库墩村及周边村组的村民。员工阿依穆尼萨・玉荪停下手中的活笑着说:“以前我连缝纫机都不会开,现在一天能做20多件校服,每月能拿3500元工资。家里有两位老人要照顾,孩子正在读小学,在厂里上班,中午还能回去给家里人做饭,比去外地打工舒服多了。”

艾则孜•麦合木提说:“下一步,我想引进自动化裁剪设备,再扩招30名员工,让更多村民能在家门口挣钱。”

从一间小裁缝店的“单打独斗”,到带动50人就业的“产业微光”,艾则孜•麦合木提的10余年创业路,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励志故事,更折射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微企业扎根基层、带动增收的强大活力。(哈尼克孜•木它里甫、麦麦提艾萨•穆萨)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