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乌蒙儿女》首演 以艺术诠释乡村振兴新画卷
10月29日,由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排的“双高建设”党建思政建设项目——大型原创民族歌剧《乌蒙儿女》在昆首演。该剧以厚重的乌蒙山为背景,通过两代人的乡土情怀与奋斗故事,艺术化地呈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青春选择与时代精神。

歌剧《乌蒙儿女》的创作核心聚焦于“人”。剧目通过精心构建的戏剧情境与情节脉络,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来源问题,细腻描摹了当代青年在时代召唤下的观念转变与价值抉择。

剧情围绕特级教师陈长山与其子陈昭两代人展开。退休后毅然返乡支教的陈长山,与响应“干部规划家乡”号召、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儿子陈昭,构成了戏剧冲突的主线。两人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上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他们与年轻乡村教师晓蒙之间的互动,生动刻画了投身乡村建设的个体形象。剧中人物面临的现实困境、情感纠葛与最终成长,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凸显了年轻一代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关键作用。
该剧在艺术表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它在继承民族歌剧优良传统的同时,大胆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尤其在歌词与台词创作上令人耳目一新。作品摒弃了空洞的口号与说教,代之以质朴鲜活、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这些贴近现实的表达方式,有效消解了传统主旋律题材与观众的距离感,让政策议题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日常情感,使整部剧目既富有教育意义,又洋溢着生动趣味。

作为一部原创民族歌剧,《乌蒙儿女》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表达。剧目通过主人公“归乡、体认、融入、奋斗、展望、驻留”的完整心路历程,将“退休教师下乡支教”“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振兴乡村教育”等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潜移默化地融入剧情发展。
该剧的成功上演,是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舞台实践、创新研究”四位一体育人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文艺作品在服务国家战略、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演出结束时,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许多观众表示,从剧中感受到了乡土中国蓬勃发展的脉动,也看到了艺术诠释时代、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乌蒙儿女》用歌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人的文化底色,唱响了一曲属于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黄治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