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昆明“破题”思政课一体化改革
10月24日至27日,东北师范大学U-G-S(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研讨会暨云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在东北师范大学盘龙实验学校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全国教育界思政专家、学者及一线思政教师代表,为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段脱节、内容重复、衔接不畅”等难题搭建交流平台。

活动以“主会场聚焦高质量发展、分会场深耕生态文明”为脉络有序开展。其中,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徐立恒、云南师范大学张旭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李磊祺、昆明市第十中学任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刘雨杭、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王悦菡等人,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生动地诠释了思政课“因龄施教、循序渐进”的育人智慧,因贴近学生学情、形式新颖独特,赢得了与会代表和师生的阵阵掌声。
示范课结束后,授课教师围绕“学段衔接难点”“教学方法创新”进行反思分享,教育专家则从“一体化设计逻辑”“教学目标梯度”等维度展开精准点评,为优化思政课教学提供专业指导。在教改经验交流环节,昆明盘龙实验区、沈阳实验区、乌苏实验区、长春实验区代表先后发言,分享各自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实践路径;曲靖一中原校长李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薛二勇,分别从办学治校实践与教育政策理论研究的视角作深刻而精彩的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承担着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利锋在致词时强调,近年来,东北师大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贯通小初高本硕博的“一本三向六段”一体化育人模式,走在了全国思政课改革的前列。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研讨会,就是要进一步凝练与总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基本经验,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发展共同体,实现同行同研、共建共育,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东北师大将持续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U-G-S实验区的特色和优势,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和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助力赋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吕丽表示,东北师范大学首创的“U-G-S”协同育人模式,为教师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此次以实验区为平台,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深入研讨和教学展示,正是对这一创新模式的深化与实践。近年来,昆明市积极尝试推动大中小学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教研活动等方面的交流互鉴与有效衔接,努力探索符合昆明实际的一体化建设路径。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能够与更多的高等院校及专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为推进昆明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全省唯一列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县区级单位,盘龙区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将教育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按照“区域互动、校际协同、学段衔接”的思路,从体制机制、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协同育人等方面同频发力。目前,全区59所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组建的“1+X”思政团队,依托3个思政名师工作室,63名思政名师及骨干教师,306名校外兼职思政教师,构建起“1联2委5基地”大中小学思政联盟格局,先后推出64节思政精品课、4节思政“金课”,仅今年就有80余名思政教师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昆明市第十中学皮影戏《求实之子—少年聂耳》更入选张桂梅思政大讲堂“金课”,桃源小学原创话剧《一条红领巾的故事》入选教育部项目库。
盘龙区副区长蒋晓庆在谈及未来思政教育发展时表示,此次活动为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注入了新动能,盘龙区将以活动为契机,依托14个省市级实践教育基地,通过“一校一馆”“一馆多校”机制,打造“思政小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立体化教育模式;借助红领巾讲解员、红色研学、行走的思政课等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扎根童心”。同时,盘龙区还将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创新课程形式,完善评价监督机制,持续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与实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盘龙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