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盟:特色产业点亮乡村致富路
连日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的林地里,种植户肖忠平带领着工人在自家的种植基地抢抓农时收获重楼,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重楼种植基地。王仕平/摄)
曾经的马散村发展不平衡,生产结构单一化,基础设施滞后,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高。
近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带动下,肖忠平等村民通过种植重楼逐步实现增收致富。
回顾创业初期,肖忠平和村民们没少走弯路。“最初以为重楼喜阴,随便找片林地就种,结果夏天一来,苗子就蔫了。”村民们屡次尝试,却始终难以掌握重楼的生长习性。
而肖忠平和村民们所面对难题,很快就在县农科局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
近年来,西盟县持续推动科技下乡,县农科局作为主推单位直接将技术服务直送田间地头。“土壤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遮阴度需精准控制在70%左右……”在马散村的培训会上,技术专家耐心讲解,为村民打开了新思路。在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下,大家开始科学搭棚、测量光照、调节土壤酸碱度。“原来种重楼有这么多学问!”村民娜荣感慨道。
西盟县的政策帮扶不止送技下乡。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自2019年起,西盟县将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石。于是,县农科局技术员长期驻村,从选地、搭棚到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进行全环节跟踪指导村民种植。“关键是让村民掌握科学方法,”一位县农科局技术专家介绍道,“例如,我们发现遮光网离地2.5米最利于通风采光;雨季必须及时清沟,防止积水烂根……”
科学的种植管理很快显现成效。这片曾经因光照太强而让重楼苗蔫头耷脑的山地,如今在遮光网的庇护下焕发生机。一株株形态独特的重楼茁壮成长,一枝茎撑起一轮叶,层层叠叠如宝塔,这片“绿叶子”正在成为村民致富的新希望。
今年,肖忠平的2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迎来丰收,预计纯收入超过20万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种植技术日益成熟,马散村探索出多种发展路径。

(肖忠平查看重楼长势。王仕平/摄)
“村里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统购物资、统一技术、统销产品,降低了农户风险。为提高土地效益,村民们在技术员指导下发展林下套种,在重楼地里间作喜阴的草果,实现‘一块地,两份收入’。”肖忠平介绍道。
不仅如此,更可喜的是随着产业的兴旺也吸引了部分年轻人返乡。
于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他们在外学到的更为成熟的经营理念与敢闯敢干的精气神也应用在重楼销售上,从直播带货到开发真空包装的鲜品礼盒等创新销售方式,直接让产品走进上海、广州的大型药店,让村民的销售额也随之增加。
与此同时,西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王仕平在走访零售户中察觉到一些种植户面对着镜头难免生涩,介绍产品也不够熟练等困难,便主动上门,结合自身在卷烟营销上的销售经验,耐心指导农户如何布置直播场景、如何突出重楼特色、如何与观众互动,帮助大家掌握线上推广的基本技巧。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不仅打开了销路,更让西盟重楼的知名度随着网络传播开来。
如今,像肖忠平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或自主种植,参与到重楼产业中,实现了“家门口”增收致富。
昔日寂静的深山,因这片“绿金子”而充满活力。马散村用科技与智慧,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之路,让群众的幸福生活如重楼层叠的枝叶,步步登高。(孙华、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供稿)







